作為電商老大,阿里在盈利和地盤之間面臨兩難的困境。盈利則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必然會給對手可乘之機;守地盤則要打價格戰(zhàn),削弱盈利能力,甚至賺不到錢。
阿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在阿里身上演繹的淋漓盡致。當年的阿里是怎么坐上中國電商的頭把交椅的?就是通過不賺錢的砸錢趕跑了ebay和亞馬遜。然而,阿里在成為中國電商老大后,對身邊弱小的潛在競爭者不屑一顧,任由其野蠻生長,趾高氣昂地推出天貓品牌店鋪,要的就是把之前砸出去的錢加倍的賺回來。后果是把大批中低端消費者和小微個體商家拱手讓給競爭對手。自從2012年有了天貓后,阿里開始狠心賺錢。這10年,是阿里的高光時刻,賺的額盆滿缽滿?墒,10年后呢?市場份額從絕對的老大變成只半壁江山,現(xiàn)在更是被那些業(yè)余選手蹂躪,簡直是對這個曾經(jīng)的中國電商老大的一種羞辱。一個做社交的微信,做短視頻的抖音也敢進來插兩腳,而且盤子現(xiàn)在還做得蠻大的,都是萬億規(guī)模。說明什么?說明阿里似乎什么都沒做,本身也很業(yè)余,自己的電商江山似乎沒有任何戰(zhàn)略壁壘,任由別人進進出出。作為一個行業(yè)大佬,不是讓自己生態(tài)鏈的伙伴無路可走,而是讓競爭者無路可走。我們看美國,也有社交巨頭,視頻和搜索巨頭,都沒有撼動亞馬遜的電商老大地位,足以說明亞馬遜的護城河有多堅固。而阿里的護城河在哪里?為什么一直沒有拿出當年屏蔽掉搜索的勇氣,去碾壓京東、拼多多、抖音、美團、微信呢?估計還是舍不得芝麻吧。
我為什么說阿里這樣的戰(zhàn)略糊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呢?
因為阿里確實還是撿到了芝麻的,有兩粒芝麻。第一,阿里賺了10年的暴利,由于市場的慣性,這10年,收獲滿滿,股價也曾經(jīng)達到頂點,2020年10月份時突破8600億美金。第二,大股東感謝阿里,有了這個股價高點拋售套現(xiàn)的機會。但是,阿里從此丟掉的是更大的西瓜。京東、拼多多起來了,抖音、美團進來了,微信殺回來了,F(xiàn)在要把他們從中國電商的江湖趕出去,估計阿里已經(jīng)沒有那個財力了。
阿里的兩難,馬云的乏力

阿里現(xiàn)在的兩難不是一個,而是兩個。
阿里的第一個兩難是,砸錢搶回市場,無法向股東交代,股東投資和持有了阿里這么多年,可是要回報的。不砸錢吧,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地盤一點點被競爭對手蠶食,利潤雖然短期影響不大,但長期下去,必然越來越少。
阿里的第二個兩難是,即便是現(xiàn)在砸錢,也不一定可行。10多年前,阿里手里有兩把利劍,一把是免費,價格戰(zhàn),一把是壟斷流量。現(xiàn)在可能兩把劍都丟了。打價格戰(zhàn),阿里現(xiàn)在沒那個財力,畢竟這么多家競爭對手,等于是被群毆。流量現(xiàn)在很貴,而且基本都在別人手里,人家賣不賣還不一定。不砸錢呢?那就任由競爭對手把電商越做越大,越做越專業(yè)。要不了多久,拼多多、美團和抖音的市值就會超過阿里,最后淪落為和京東和微信電商一個梯隊。
馬云為什么乏力呢?
1、馬云老了,畢竟快60歲,體力精力都大不如前了,不一定還有當年的雄心壯志和魄力,人到了一定年齡,內(nèi)心的沖動肯定是少了一些。
2、這么多年,阿里的攤子鋪得太大了,和亞馬遜形似而神不似。在基本盤沒有穩(wěn)固的情況下,到處撒網(wǎng),很多都不賺錢。做金融吧,搞得當時滿天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平臺冒出來,幾大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更不在話下,銀行也殺了個回馬槍,現(xiàn)在我們看余額寶基本沒聲音了,支付寶上的貸款利息都很高了,因為地盤小了,只能最大化利差了。云業(yè)務(wù),每個對手都不簡單,不但有深耕正商的HW,還有各大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更有親得不能再親的三大電信,怎么玩?阿里太多地方要花錢,撤也不是,不撤又不能集中兵力打殲滅戰(zhàn)。
3、阿里或許步入中年了,每年有大把的利潤,高管們手中就有大把的眼前利益,馬云的實際權(quán)力和威望或許在下降,想要大干一場,可能很多人會基于短期利益陽奉陰違。這或許才是真正乏力的地方。
來源:《獨賈參考》——財富創(chuàng)業(yè),弘商弘道。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諸利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本文同步發(fā)表于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微博等新媒體矩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