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商派Pro 木易
京東七鮮在京津區(qū)域已開18家倉店
看來,京東要打算全方位圍剿美團了。
今年京東強勢殺入外賣賽道,向美團的“地盤”發(fā)起了挑戰(zhàn),搞得風生水起。但這只是開始,京東“七鮮”業(yè)務也加快了擴張步伐,進一步加劇了與美團的競爭。
據接近京東內部的消息人士透露,在近期會議中,京東七鮮明確提出,今年6月份要在京津區(qū)域落地18家倉店。
而前段時間,京東發(fā)布的2025年一季度報告也提到,七鮮將加速推進“1+N”模式在華北區(qū)域落地,并計劃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區(qū)全覆蓋。從目前這架勢看來,京東七鮮正在加速行動,就是為了要完成年底前覆蓋京津地區(qū)的計劃。
京東七鮮是京東在2017年創(chuàng)辦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自營生鮮超市,自成立以來就被看做京東版的“盒馬”。原京東七鮮總裁鄭鋒曾喊出口號,目標是2022年年底開店數量達70家,并力爭要讓七鮮超市在未來5~7年內躋身中國連鎖零售行業(yè)第一陣營。
然而,近幾年來,京東七鮮業(yè)務步履維艱,2021年新開了20余家門店,到2022年直接收縮門店,此后一直維持在小規(guī)模的狀態(tài)。
2023年6月,京東成立“創(chuàng)新零售部”,包括七鮮、前置倉、技術研發(fā)和供應鏈運營四個業(yè)務部門,專注線下和即時零售場景。
不過,從后續(xù)的動作來看,京東近一兩年來的重點其實放在了前置倉模式上。就拿京東七鮮來說,過去它主要以“七鮮超市”這種實體門店的形態(tài)存在,以“倉店一體”模式為主。
但有知情人士稱,2024年上半年,京東七鮮已在北京等城市試水“中心店輻射前置倉”的協(xié)同模式。
也就是,京東七鮮不僅有實體門店,還會在社區(qū)周邊或市中心等靠近消費者居住地的位置附近設置倉庫,實現線上最快30分鐘快速配送,這就類似于美團的小象超市。
去年9月,京東七鮮被爆在北京開出首個前置倉,并且第二個也在籌備建設中。當時更有員工透露,七鮮開設的前置倉,目標是對標美團旗下的小象超市。
有意思的是,七鮮首個前置倉位于北京順六條附近,與小象超市的直線距離只有1公里。
2024年10月底,京東買菜與京東七鮮完成融合。到了今年3月,京東買菜的入口更是直接更名為“京東七鮮”。
這意味著前置倉的便利性與實體門店的體驗感相結合,配送和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保證了低價和高品質,讓消費者真正享受到“又好又快又便宜”的購物服務,這是今年京東七鮮的目標所在。
就在5月底,有接近京東七鮮的人士透露,在近期會議中,京東七鮮明確提出,要在商品品質優(yōu)于其他平臺的基礎上,要在價格競爭力方面做到行業(yè)第一。
內部會議指出,今年618期間京東七鮮將全面升級擊穿價,計劃將擊穿價商品價格優(yōu)勢從10%提升至20%水平線?磥,京東七鮮勢必要把價格戰(zhàn)打到底了。
從加速開倉店,到升級擊穿價,京東七鮮的每一步行動,都像是對美團小象超市發(fā)起了猛烈進攻。
京東和美團越來越像了
過去,京東以3C家電自營和物流優(yōu)勢主導電商,而美團則依靠外賣、到店團購等業(yè)務占據本地生活高地。
盡管兩者處于不同的賽道,但隨著雙方商業(yè)版圖的不斷擴張,彼此之間的業(yè)務重疊日益明顯。
尤其在即時零售賽道,京東與美團的競爭尤為激烈。具體到外賣市場,京東展現出強烈的進攻姿態(tài)。
京東自從今年宣布上線外賣業(yè)務,開始大張旗鼓地宣傳,連劉強東都親自送外賣,無論在什么場合都頻繁把京東外賣掛在嘴邊。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