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團餐場景,去年海底撈在西安文理學院開出了首家校園火鍋店。有數(shù)據統(tǒng)計,麥當勞、肯德基校園店總數(shù)量已分別突破百家。瑞幸咖啡早已在高校開了超1000家門店。Manner、M Stand、NOWWA挪瓦咖啡、幸運咖、古茗、CoCo都可、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等“茶飲咖啡連鎖”也都遍布校園。
此外,連鎖餐飲品牌早早就布局了外賣團餐這個場景。早在2019年底,肯德基就布局團餐,推出了企業(yè)專送服務;而2020年開始,海底撈就推出了外賣火鍋團餐業(yè)務,面向家庭、企業(yè)、團隊聚餐等大型用餐場景。
3、優(yōu)勝劣汰,團餐“呼喚”社會餐飲
連鎖餐企為什么會現(xiàn)在進軍團餐?一方面是品牌為了無邊界拓展消費場景,尋找增量;一方面也是因為團餐客群的需求發(fā)生了變化。
隨著社會餐飲的滲透,團餐客群也有了更多選擇,比如食堂不好吃,就點外賣。逐漸地,團餐客群對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團餐市場也要遵循優(yōu)勝劣汰。
華為食堂就對餐廳實行了末位淘汰制,如果華為員工覺得味道不好,這家餐館隨時會被換掉。
而隨著品牌餐廳、連鎖餐企“進軍”團餐 ,可能會加劇這種“淘汰”。
以前的食堂都是按品類來,比如賣麻辣燙的、快餐的、酸湯火鍋,都是個體戶或小品牌經營 ,F(xiàn)在連鎖餐企進入,品牌勢能更強,不管是流程、效率、品質還是服務,都更成熟。
但,這么多年團餐場景都是以個體戶檔口的形式存在,為什么?連鎖餐飲進軍團餐,模型能跑通嗎?
不少學生聽說海底撈開校園食堂店表示,如果開到自家學校,肯定會去吃的,但也有點兒擔心,會不會很貴?
當連鎖餐飲進入“團餐場景“,能不能充分發(fā)揮連鎖餐飲的優(yōu)勢,讓學生喜歡、讓企業(yè)員工喜歡,這需要時間的驗證。
4、食堂檔口“品牌化”,餐飲無邊界時代來臨
高校餐飲、企業(yè)食堂近兩年餐飲品牌化趨勢明顯,原本較為封閉的校園、企業(yè)餐飲市場,競爭環(huán)境也越來越趨向社會餐飲。
隨著越來越多連鎖餐企進入團餐市場,團餐企業(yè)可能會像以前的商業(yè)綜合體一樣,肯定首選有吸客能力的,即海底撈等品牌餐企。
如果未來品牌的團餐模型跑得順利的話,很可能出現(xiàn)“食堂檔口品牌化”的現(xiàn)象。比如食堂的水吧,可能都是一點點、瑞幸、星巴克這些連鎖茶飲;快餐都是張亮麻辣燙、大米先生、肯德基等;餐廳可能會有西貝、慫火鍋……
不過,連鎖餐企要是想攫取其中紅利,還需要有硬實力。目前海底撈的打法是先是開單店,打磨單店模型,等模型打磨好了,迅速在全國高校乃至全國的中大型企業(yè)食堂放開。
據了解,在今年10月24日,小米食堂和海底撈正式簽約。將在2025年元旦在北京小米科技園開業(yè),這也是海底撈在北京的首家企業(yè)火鍋。
至此,餐飲的“無邊界時代”可能會來臨,就像社會餐飲的生態(tài)一樣,有一眾連鎖品牌餐飲,同時一些個體戶的生意也很好,各自都有“生存空間”。
小結:
此前,社會餐飲和團餐,似乎涇渭分明,彼此在自己的市場里廝殺。
而如今,海底撈先后“牽手”華為、比亞迪、小米,開企業(yè)火鍋店。更有一批連鎖餐企紛紛“占領”學校、企業(yè),攫取“團餐”場景的增量。
當然,紅利與風險并存,團餐顧客在用餐時間、用餐需求等方面,都與大眾餐飲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如何進行精細化運營,是擺在連鎖餐企面前的挑戰(zhàn)。
畢竟,誰有硬實力,誰才有機會啃下這塊“蛋糕”。
來源:職業(yè)餐飲網 許小朵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