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Temu大步邁進的增長隱患
上線一年多的時間,Temu做到如今的地步,確實給拼多多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不過Temu激進擴張的背后也存在著更多的隱患。
在平臺層面,首先,Temu的大規(guī)模投入為平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但流量飆升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帶來盈利。
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10月份,Temu網(wǎng)站的月獨立用戶已突破4200萬,而實際交易用戶比例不到5%。相比之下,亞馬遜有著56%的訪問用戶產(chǎn)生了實際購買行為,是Temu的十倍有余。
Temu的低價固然是吸引用戶消費的有利因素,但并非是促成消費的唯一因素。商品質量、物流服務、客戶服務等因素也會影響交易。Temu的流量轉化率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其次,盡管Temu有著拼多多的雄厚資金支持,但持續(xù)性的巨額廣告投入,仍是沉重的負擔。廣告營銷、海外物流等費用成本高筑,不利于平臺的長期增長。
高盛集團的預估數(shù)據(jù)表明,Temu在美國的每筆訂單大約要虧損6美元,在其他市場,這一數(shù)字更是達到18美元之多。
在賣家層面,目前Temu已然發(fā)展成為一艘巨輪,這就意味著更多的新賣家正在不斷涌入。平臺的賣家變多了,僧多粥少,每個賣家能分到的流量也勢必會減少。
今年5月份Temu爆倉后,賣家就感受到了一波明顯的流量下滑。有賣家反饋,多個類目頭部爆款在排名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銷量普遍下降30%以上。
另一位賣家透露,其Temu銷量自九月中旬開始一路狂跌,較月初縮水了超四分之三。類似這樣的訂單下滑不是個例,嘗到平臺早期紅利的賣家已經(jīng)開始進入陣痛期。
流量紅利不復從前,訂單下滑,再加上平臺一輪又一輪壓價,賣家的處境會變得越發(fā)艱難。
不過這也是平臺低價競爭的通病,如何在保持低價的同時,實現(xiàn)增長,是平臺和賣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珺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拼多多的全球業(yè)務仍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許多措施、戰(zhàn)略的落地仍在爬坡。
近期Temu正在發(fā)力物流以及AI大模型,未來平臺的機制和服務或許能夠得到進一步更加完善,賣家且行且看吧。
來源:電商頭條 潘多拉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