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餐企老板內(nèi)參 七飯
01
春節(jié)檔狂賣周邊
二手市場炒瘋了!
熱熱鬧鬧的春節(jié)檔,餐飲人加快了復蘇節(jié)奏,不僅聯(lián)名聯(lián)得多,聯(lián)得“奇”,更賣起了五花八門的周邊。
奈雪的茶和上美影的葫蘆兄弟聯(lián)名,推出的聯(lián)名禮盒只能在會員體系內(nèi)用2000奈雪幣來兌換,積分不夠的消費者涌入到二手市場,原本靠虛擬幣免費兌換的禮盒被炒到100元以上。
二手市場同樣火爆的還有肯德基在春節(jié)期間發(fā)售的寶可夢玩具,玩具的價格遠遠超過了包含漢堡、小食、飲料在內(nèi)的套餐價格。這種熱度不禁讓人想到了去年可達鴨的“一鴨難求”,魔性的肯德基被炒到了500元的高價。
周邊大戶星巴克也沒放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穩(wěn)定輸出了兔年限量的馬克杯、存錢罐和茶壺,頗受好評。
餐飲人走在全面復蘇的路子上,周邊也成了一個小爆發(fā)點,但賣周邊真能掙錢嗎?這背后又有哪些道道呢?
02
賺錢、賺流量、賺形象,
為啥餐飲品牌愛上賣周邊?
要解答上述疑問,先來看三個故事。
賺錢利器:成本20元的貓爪杯,星巴克賣了199元
內(nèi)參君有一個朋友,是做美食探店的,全國各地跑,每到一地都會購買“土特產(chǎn)”——星巴克的城市杯。
星巴克的城市杯是1994年推出的收藏紀念品,已經(jīng)推出了上千款,有的城市杯已經(jīng)賣到了1000美元。
他家的櫥柜特意留出了一塊空間,來展示各地的城市杯,像地圖一樣,見證了他的足跡。
星巴克的周邊事業(yè),約等于賣杯子。在門店內(nèi),你能看到滿滿一墻的杯子。
星巴克賣杯子最出圈的事,那就是當年的貓爪杯。透明的貓爪杯,倒入粉紅色飲品,就會出現(xiàn)粉紅色的貓爪爪。
為了搶到每個店兩三個的杯子,不少消費者半夜排隊,甚至在門店上演了全武行,199的貓爪杯愣是被炒到了1500元。
當時就有代工廠的工作人員透露,這杯子成本價就20元,普通品牌能賣上90元,星巴克就能賣出近200元,溢價非常高。
知乎上有一星巴克資深城市杯收藏迷也提到:
“星巴克的杯子從我剛開始收藏的時候,平均成本100元/個,慢慢到現(xiàn)在120–130元/個,感覺星巴克最賺錢的買賣就是賣杯子了。
以前做外貿(mào)的時候下單生產(chǎn)馬克杯,知道一個杯子的生產(chǎn)成本也就10–20元的樣子。”
因此有不少人感慨,星巴克賣咖啡的錢可能都沒有賣杯子賺得多。
這套“杯子大法”正被越來越多的品牌借鑒、運用。Tims咖啡、Manner等咖啡店都擺滿了杯子等各種周邊,喜茶和藤原浩聯(lián)名的隨行杯套裝即便售價399元,限量3000個也是上線秒空。
當然,“杯子大法”得以施行的前提是品牌的長期打造與積累,周邊成為品牌新的標識。星巴克城市杯背后,是超過30年的品牌積淀。
社交貨幣:疊加社交Buff,周邊自然賣的好
有坊間傳說,Keep靠賣獎牌賣了五個億。
這么多年,keep一直在嘗試變現(xiàn)模式,付費會員、健身裝備等等,最后都趕不上賣獎牌這事。
這事背后的邏輯是這樣的,很多沒耐心的健身小白,只練了幾節(jié)課程,效果并不那么明顯,但還想著發(fā)朋友圈。
此時,39塊錢的獎牌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價格不貴,款式新穎,還能證明你健身過、努力過,特適合在朋友圈曬炫。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