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公開討論顧客,網(wǎng)友“雷區(qū)”第一名
上述的爭議也許只是個例,但也能感受到,門店一個小細節(jié)設置得不合理,就會把顧客“拒之門外”。
我整理了近期的爭議案例,翻看了近千條咖啡館差評,并與身邊咖啡愛好者聊了聊,發(fā)現(xiàn)這幾種情況,都是消費者的“重大雷區(qū)”:
1、公開討論顧客?我勸你還是算了吧
如今不少咖啡館老板都將經(jīng)營社交媒體作為門店運營的一部分,分享自己的開店日記、裝修日記等等,把個人魅力變成咖啡館的一部分,有的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公開討論顧客?還是算了吧。
公開討論顧客的行為,在絕大網(wǎng)友看來都是“過于小氣”,而且?guī)缀跏窍M者雷區(qū)Top1。
帶入一下顧客視角, 如果你在門店消費后看到咖啡館老板公開討論你的行為,你會怎么想?
倘若店主字里行間沒有掌握好分寸,也可能會引發(fā)更大的風波。
前段時間,長沙的一家咖啡館就因為在社交媒體公開吐槽在門店拍照的顧客,引發(fā)消費者的不滿,一時間點評軟件充斥著差評,最終事件以店主出面道歉收尾。
2、乍一看還不錯,細一看都是bug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少咖啡館乍一看還不錯,拉高了顧客的期待,但細節(jié)處的bug,直接讓顧客對門店好感驟降。正如俗話說的,沒有期望,就不會失望。
比如不少販賣空間的店,網(wǎng)紅因素全都有,但細節(jié)處經(jīng)不起推敲。
除了裝修問題,餐具也需要關注,比如紙杯的味道就需要重視?Х瑞^包材、杯子可以不“華麗”,但保證沒有異味是最起碼的。
3、不需過度服務,但更怕“多問一句就擺臉色”
還有一類特別突出的問題在于“態(tài)度不好”。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門店點單員帶著負面情緒,自然會傳遞給顧客。
甚至有的咖啡館,哪怕多問一句都會直接招來店員的不耐煩。
有時候,顧客需要的不是過度熱情,而作為咖啡師,也是時候認識到,更多的顧客沒那么懂行,需要你更多的耐心。
04
開咖啡館,老板要學會“自我安慰”
在咖啡商業(yè)化的進程中,是時候認識到,只做好眼前那一杯咖啡遠遠不夠。
顧客喝咖啡本身就是一場綜合體驗, 咖啡的硬實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細節(jié)服務的“軟實力”同樣需要重視。
而在這個過程中,咖啡館老板除了做好服務,同樣也需要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這也是形成良性關系的關鍵。
正如淺原咖啡主理人王建寧說,老板們要學會“自我安慰”,現(xiàn)在大環(huán)境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即便有些人進店沒消費,但至少能讓店里有人氣,而不是冷冷清清的, “畢竟很多店請群演還得給錢。”
“只要不觸及底線,做生意還是應該對客人包容一些,對自己、對客人、對門店都好,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咖啡的商業(yè)化改造,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這意味著,你總要面對更在意服務、出品速度、物料質(zhì)量的顧客。當咖啡不再神秘、不再高高在上,用什么樣的方式和顧客相處,需要咖啡館重新思考。
在實現(xiàn)標準化的同時,如何展現(xiàn)個性,讓二者不沖突,是獨立咖啡館始終需要思考的命題。
來源:咖門 金嶼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咖啡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