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開啟上市元年
上市已成為一門“好生意”
自從疫情以后,餐飲企業(yè)對于上市及資本的態(tài)度變得越來越“曖昧”。
以前互不搭理的兩方,現在變得“如膠似漆”。
而這段關系的轉變,也讓今年正式成為餐飲的上市元年。
那為什么餐飲老板們,都在扎堆走向上市之路?
1、上市能讓餐企多件“金身”,抵抗風險
武林絕學之中,所有人都想要“不死金身”護體,來對抗別人的各種奇招異術。
在疫情以前,餐飲企業(yè)的現金流非常好,許多餐企不需要上市也可以經營得很好。
但在疫情以后,疫情常態(tài)化,沒有抗風險能力的餐廳,變數多,或面臨關門、歇業(yè),越來越多的餐企想擁有多一層保護屏障。
而餐企嘗試并尋求資本的助力,以及上市,能夠武裝自己,尤其是一些具備一定規(guī)模的連鎖企業(yè),一旦遇到風險現金流吃緊、門店難以運轉是致命的。
有了資本的加持,一定程度上會讓企業(yè)“死里逃生”,活下來。
2、打拼多年錢難賺,上市敲鐘一夜實現“財富自由”
餐飲是一門“苦”生意,一代企業(yè)家打拼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苦心經營,才能做出一個耳熟能詳的品牌。
賺得更是辛苦錢,都是一盤一盤、一碗一碗賣出來的。
而萬一品牌夭折了,走到半路資金鏈斷了,可能所有付出都將化為虛有,一夜全沒了。
但如今上市敲鐘的那一刻,就擁有了幾百億市值的身價。
像是奈雪的茶創(chuàng)始人趙林、彭心夫婦,企業(yè)上市以后,身價一躍飆升200億元人民幣。奈雪的茶2020年的凈利潤才1600多萬元。
還有海底撈去年凈利潤僅有2.35億元,同比下降90%,但當時資本市場卻持續(xù)高漲,市值達到3630.5億港元,漲幅高達130%。雖然餐廳沒有賺到錢,但是總市值卻上升了。
3、有了資本加持,能夠跑馬圈地的擴張實現增長
而除了賺到更多的錢,有了資本的加持,餐飲企業(yè)也更容易走出自己的連鎖規(guī)模。
以前餐企想貸款難于登天,想創(chuàng)業(yè)走出品牌很難。
如今,如果你是創(chuàng)業(yè)小白,有資本的加持,你可以在沒有創(chuàng)業(yè)基金的情況下,拿著“風險投資”吹響品牌征戰(zhàn)號角,像是奈雪的茶,就是天圖資本為其助力,讓其在早期壯大。
而作為一些成熟的連鎖品牌,有了資本也更容易去跑馬圈地擴張。
就像撈王招股書顯示,根據計劃,2021年至2024年,撈王預計分別開設32家、48家、72家和103家餐廳,并著重滲透二線城市以下市場和海外市場。
綠茶餐廳招股書披露募資用途中,大舉開店是計劃之一:2021年至2024年開設約251間餐廳,其中2021年開設約60間新餐廳。
有人說,疫情是大分化的時期,強者恒強,弱者更弱,逆勢開店是餐飲企業(yè)的必然趨勢。
連鎖餐飲上市一方面想抓緊“跑馬圈地”,另一方面想通過擴店恢復業(yè)績,以海底撈為例,新店是2020年疫情下海底撈仍然實現業(yè)績增長的重要原因,這一年,海底撈新開門店544家,全球門店數量達到1298家,擴店帶動整體營收實現增長。
4、股票期權激勵,帶著員工一起致富吸納優(yōu)秀人才
而當餐飲企業(yè)上市,“具備交易條件”成熟的股票期權制度時,它也會激勵團隊更加奮進。
因為股票期權會帶領更多的員工致富,同時也會增強對優(yōu)秀人才的吸引力,維持企業(yè)人才的穩(wěn)定性。
上市企業(yè)會隨著品牌聲譽、形象、影響力的提升,從人才角度形成自己的壁壘,從而更加良性循環(huán)。
總結:
餐飲的資本化時代已經按下“播放鍵”。
想成為大型連鎖規(guī)模的餐飲品牌,資本化也許已經成為必經之路。
因為跑馬圈地的擴張,背后的資金、人才支持,一己之力單打獨斗已經很難完成。
你覺得今年是餐飲的上市“元年”嗎?
你對大型連鎖品牌的資本化之路又是怎么看?
來源:職業(yè)餐飲網 旖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餐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