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得益于消費觀念的轉變,低碳消費已在年輕人中掌握了一定話語權。在理性消費觀念指導下,克服了認識上誤區(qū)的年輕人,并不以購買臨期食品為恥,反而張起抵制浪費的正義大旗!
再者,面對實實在在經濟上的節(jié)省,只花30%,乃至10%的價格,就能買到花樣繁多的牛奶、曲奇、巧克力、飲料,何樂而不為呢?
那么,一般在哪里能淘到這些“臨期商品”?
最開始,臨期商品常以打折的形式,出現(xiàn)在普通小賣店中,這類店鋪往往是粗放式經營,對于保質期,遠沒有大型超市那么嚴格的要求。
隨著臨期食品逐漸普及,直營店成為更佳和更有保障的選擇。但是隨著涌入的競爭者越來越多,推高了成本,打折的力度漸漸不夠吸引消費者。
面對如此巨大的“臨期食品”市場,近年來興起的社區(qū)團購也沒錯過這片藍海。我們常常可以在團購APP首頁,看到打折促銷的蔬果推薦,這些大都是商家用以引流的臨期食品。
要說近幾年“臨期食品”的銷售主力,還要數(shù)幾大電商平臺,很多知名品牌,也廣開銷路,直播帶貨自家的“臨期食品”,大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勢。還有一部分商家,乘了把盲盒的東風,將自己的臨期貨打包售賣,一勞永逸的解決了一些銷路不暢的臨期商品。
一邊是商家回籠資金的需要,一邊是消費者對低價食品的需求,雙方一拍即合!
除了勤儉持家的年輕“散戶”們,各式各樣的餐廳、小餐館、外賣店,也是臨期食品的消耗大戶。
在餐飲行業(yè),使用臨期食材,幾乎成了一種潛規(guī)則。據(jù)內部餐飲人透露,餐廳一般考慮采購的臨期食品,主要集中在冷鮮、冰鮮的半成品、丸子、奶制品和包裝飲品上。
這些品種,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自助餐廳上來。自助餐廳向來對豐富的品類有著較高要求,同時較低的客單價,使他們“自然而然”的將目光轉向了臨期食材。
在自助餐廳的冷餐區(qū),有品類豐富的各種半成品,而飲品區(qū)種類繁多且時常更換的飲料,則取決于批發(fā)市場新近又到了哪些臨期貨。
3
巨大的利潤背后,藏著行業(yè)發(fā)展的亂象
隨著行業(yè)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在經歷了市場擴張期后,行業(yè)競爭逐漸趨于白熱化。
但是“臨期食品”的銷售模式,依然處于自我調節(jié)的階段,由于市場監(jiān)管措施有限,距離規(guī)范化和規(guī);,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這段距離,主要體現(xiàn)在“臨近到期”和“馬上到期”之間,真的會有那種緊貼著保質期的食品流入市場么?
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這才觸碰到了臨期食品行業(yè)最諱莫如深的灰色地帶。
前述我們分析了這一行業(yè)的巨大利潤空間,以及這種行為本身在合法的范圍內。但是,大量商家總想在食品過期前的這短短一段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榨出一些油水來。
在小紅書、B站的眾多開箱測評視頻中,經?梢钥吹“踩雷”的情況。B戰(zhàn)一UP主做的臨期食品開箱實驗中,發(fā)現(xiàn)買到的9.9元的進口餅干,根本不是正品,更令他感到氣憤的是,這款臨期餅干在官網(wǎng)的原價就是9.9元。
臨期食品成了質量問題的重災區(qū),商家儲存不當、貨不對板、虛假營銷等問題層出不窮。
在餐飲行業(yè),也存在類似亂象,從廠家到經銷商到終端餐企,幾乎已經形成了一個閉環(huán),彼此配合得滴水不漏。將臨期甚至過期產品,重新返廠修改保質期的事屢見不鮮,同時也常伴隨著食材走私行為。
作為重點排查的對象,許多大牌都在頂風作案,就更不用提小餐館使用臨期過期食材的亂象了。
在亂象的背后,是許多二手玩家的無奈。
經銷商和商家們也在優(yōu)化自己的渠道,不斷開設臨期食品折扣專柜,流入下級市場的渠道將越來越窄。再從時間上的特殊性來說,一旦供應鏈出現(xiàn)問題,貨物很容易全砸在手里。
擺在這些入場者面前的路很明確,一個是食材過期后,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個是食品與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重拳處罰。
許多人選擇了不顧身家性命,長期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一不小心,就踏進法律許可的圈子外面。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每年的315消費者晚會上,都會曝光一批使用過期食材,坑騙消費者的黑心企業(yè),這種曝光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無論是在消費領域還是餐飲領域,“見光死”的事實還在持續(xù)發(fā)生,“臨期食品”這一朝陽行業(yè)盡管開局良好,但因本就接近質量安全紅線,在利益的誘惑下,很容易一不小心踏進法律的灰色地帶。
民以食為天,“臨期食品”市場究竟能走多遠,還得由消費者說了算。
來源:電商報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臨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