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奢侈品牌要開始警惕
Next 20報告寫道,“當今的創(chuàng)新者,不再需要傳統(tǒng)媒體、大型零售商、明星代言人的支持才能出人頭地,新興品牌如今完全可以書寫自己的規(guī)則。登上Next 20品牌榜單的品牌雖然在規(guī)模、社會關注度、背景和創(chuàng)立時間上都不盡相同,但它們都在青年文化中找到了核心粉絲群體,挑戰(zhàn)了超大型品牌所設定的公式化藍圖。”
這批新興品牌雖然在個體體量上與金字塔頭部的奢侈品牌懸殊明顯,但是奢侈品牌已不得不開始警惕。
它們正合力瓜分著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也占據(jù)了越來越多的消費預算。新興品牌的定價或許低于奢侈品牌,但二者的消費人群卻不一定完全分層。相反,逐漸接過奢侈品牌消費接力棒的年輕人,與新興潮流品牌消費者可能是同一批人。
在潮流市場上,消費者置身于無數(shù)本同末離的選擇中。事實上,時尚界的潮流品牌矩陣遠遠不僅于報告中的20個品牌,未在排名上出現(xiàn)的還有英國的A-COLD-WALL*、美國的Palm Angels、丹麥的Heliot Emil、波蘭的MISBHV、日本的Ambush、韓國的Hyein Seo等品牌。(延伸閱讀:疫情下的時尚,傳統(tǒng)爆款被運動服飾擠下熱門單品榜單)
新興潮流品牌不間斷地涌向市場,后浪推前浪,品牌之間的競爭和迭代甚至堪比快時尚行業(yè)。雖然消費者難免喜新厭舊,忠誠度降低,但不斷壯大的新興品牌隊伍無疑攤薄了傳統(tǒng)奢侈品牌的關注度和利潤。
新興品牌在配飾這一“現(xiàn)金奶牛”領域已經動了奢侈品牌的奶酪。奢侈品牌過去掌握著的“爆款手袋”話語權,現(xiàn)在被一批新興設計師品牌搶了過去。
微信公眾號LADYMAX在《爆款手袋如何讓設計師品牌Telfar 2年銷售翻16倍》一文中介紹道,炙手可熱的美國設計師品牌Telfar憑借其印有其標志性浮雕logo的托特手袋在兩年內將年銷售額從10萬美元提升至160萬美元,目前該手袋在各個平臺處于售罄狀態(tài),引發(fā)行業(yè)的廣泛關注。
Telfar手袋推動品牌兩年內將年銷售額從10萬美元提升至160萬美元
憑借“無性別”、“無種族”、“群體性”、“黑人音樂”等標簽,Telfar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了穩(wěn)固的情感聯(lián)系。Telfar本人曾表示,希望品牌可以打破傳統(tǒng)時尚產業(yè)利用消費者的稀缺心理來帶動銷售額增長的模式,消費者在品牌中發(fā)現(xiàn)“社群”,能夠第一次感受到一個可以象征和代表她們的品牌。
由奢侈品牌掌握爆款手袋“定義權”正被大量新興小眾品牌接管,后者也可能借此不斷發(fā)展壯大。時尚權威流行趨勢預測分析平臺WGSN鞋包類副主編Ana Correa指出,時尚已經漸趨部落化,每一個人群“部落”都會有屬于自己的“it bag”。
在這種社群化和部落化的格局下,消費者的溝通交流不斷趨于內斂,開始使用更多社群共享的內部暗號,如曾經Maison Margiela的白色線頭、Dior Homme的口袋折痕、Off-White的斑馬線、Stone Island的袖標等。
在《疫情過后,奢侈品的Logo狂熱或許要過去了》一文中,筆者預測在時尚潮流從張揚極繁向簡約樸素回彈的宏觀趨勢下,2020年疫情的出現(xiàn)或加速logo潮流的過時,這對于擅長利用logo制造狂熱的奢侈品牌而言絕不是一件好事。
大公司被小型創(chuàng)新公司挑戰(zhàn),恰恰是商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適用于任何行業(yè)。
近期一篇熱文《阿迪達斯也危險了?》援引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一書,分析稱大企業(yè)常常會被不知道從哪里跳出來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擊敗,或者失去原有的競爭優(yōu)勢和市場地位。
“成功的巨頭總是擅長延續(xù)性技術,善于在當前的賺錢模式上,提高產品性能或服務體驗,保持長期以來的高利潤。而破壞性技術往往由市場挑戰(zhàn)者掌握。剛開始,挑戰(zhàn)者只能提供更低價或更另類的產品性能,但往往擁有某些邊緣消費者所看重的其他屬性,因此打開了新市場。當積累足夠經驗并得到足夠投資后,挑戰(zhàn)者將最終占領原來市場。而大企業(yè)則被曾帶給他們成功的經驗擊敗。”
Louis Vuitton或許無懼一個黑馬Gucci,卻不能對十個Fear of God放松警惕。
來源: LADYMAX 作者: Drizzie
共2 頁 上一頁 [1] [2] 第1頁 第2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奢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