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直男朋友來說,前幾天有一條重大利好的消息: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于9月29日晚在美國申請了破產(chǎn),正式?jīng)隽恕?/p>
根據(jù)美國媒體報道,178家Forever21美國本土門店外加350家海外門店不久后就會全部關閉。
面對Forever 21那個大到晃眼的招牌,直男們內(nèi)心難免不產(chǎn)生一種無語凝噎式的拒絕。如今它的倒下,自然令人喜大普奔:
終于不用陪女票逛宛如迷宮般的服裝店了。
開個玩笑。Forever 21這個快時尚品牌,曾以海量服裝產(chǎn)品、bigger than bigger的店面和代表速度活力的潮流感,成為了許多城市里時尚青年們心中的耶魯撒冷。
可如今,這個品牌在全球各地是線下關店線上停運,一片衰草枯楊。有美國好事的YouTuber去探店,發(fā)現(xiàn)早先熱鬧喧囂的賣場,竟然變成了垃圾站。
Forever21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
韓國人的美國夢
Forever21并非地道的美國人自己的品牌,它是由一對韓裔夫婦張東文和張金淑創(chuàng)辦的。
這個品牌的發(fā)展歷史,實力詮釋了什么叫做當代大型American Dream,怕是連《中國合伙人》里的勵志本志成冬青都要自嘆弗如。
1981年,韓國尚未從一系列社會動蕩中完全恢復元氣,許多有門路的韓國人便跑到大洋彼岸謀出路,張氏夫婦便是其中一員。
來到洛杉磯后,作為沒錢、沒文憑、語言不通的三無人員,等待他們的是熟悉的劇情:在理發(fā)店打雜、在咖啡館洗杯子、在加油站當零工……各種低薪工作都讓他倆干了個遍。
在張氏夫婦后來的回憶中,那段時間二人每天干活19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不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3年時間內(nèi),張氏夫婦存下了1萬多美元,便商量著要用這筆啟動資金干點兒自己的事。
張東文是個很有心思的人。他在加油站工作時總喜歡和顧客順帶聊兩句,聊著聊著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性:當時很多開好車的老板都是做服裝生意的。
于是,1984年,張氏夫婦租了一個25平方米的門面,給自己的店取名為Fashion21,正式開始賣衣服,這便是Forever21的前身。
做過小生意的人都知道,第一波種子用戶的累積,必須要靠有差異性和競爭力的產(chǎn)品。
在這方面,張氏夫婦眼光毒辣,對于服裝風格尤其是青少年喜歡的潮流服飾把握非常到位,許多年輕人就這樣成了他們的回頭客,還紛紛拉自己的親朋好友前來捧場。
再者,F(xiàn)ashion21的產(chǎn)生時間正好趕上了韓國移民浪潮,不少原本在韓國的服裝工貿(mào)從業(yè)者來到美國,大大降低了店鋪上下游的人力和資金成本。
但從本質(zhì)上來說,F(xiàn)ashion21還是抓住了最廣大消費者在意的因素——價格。
說句不好聽的,F(xiàn)ashion21的經(jīng)營模式頗似許多城市街頭曾流行過的“工廠拿貨,清倉甩賣”。
不過“貪小便宜”本就是人的天性,絕大多數(shù)人在購物的時候都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
舉個栗子,很多人對其“口嫌體正直”的拼多多,才不是純粹靠著所謂“下沉市場”、“以貨找人”這類噱頭做起來的;相較于其他App,它的一大制勝因素,還是為大家提供了更廉價的商品,不僅十八線城市有這個需求,北上廣的白領同樣有這個需求。
說回Fashion21,它所售賣的服裝在顏色亮麗、剪裁時尚的同時,大多數(shù)都不超過20美元,逛店試衣服的時候,再也不需要小心翼翼避開他人的目光,暗搓搓地撈出標簽來看價格了。
這也是為什么荷包有限的年輕人一來到這兒,就好像老鼠掉進了米缸一樣買買買不停。
潮流服飾的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因而雖然Fashion21所賣的衣服質(zhì)量著實堪憂,但這已經(jīng)不是年輕人考慮的首要問題了。
就像帝都久負盛名的動物園批發(fā)市場,進入動批,滿眼都是幾十塊的衣服,買到就是賺到,價錢擺在那兒,還要啥自行車啊。
憑借著精準的用戶定位與價格策略,F(xiàn)ashion 21開張第一年,銷售額就超過了70萬美元;5年后店鋪就開到了加州的大型shopping mall里,并且更名為Forever 21。
Forever21這個名字也表達了張氏夫婦希望生意能夠歷久彌堅甚至“永恒”的心愿。
上世紀90年代開始,F(xiàn)orever21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幾乎每幾個月就有一家新店開張,創(chuàng)始人張氏夫婦的凈資產(chǎn)也超過了30億美元。
快時尚,從崛起到潰敗
Forever21的成功,可以說既有個人的努力,也要歸功于歷史的進程。
伴隨著Forever21一同崛起的,是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服裝制造領域的“快時尚”產(chǎn)業(yè)。
在供給側(cè),它得益于貿(mào)易全球化、制造業(yè)技術提升等原因。
在商業(yè)模式上,新一代的消費者更注重品牌調(diào)性和設計感,他們熱衷于追逐高端時尚成衣卻往往囊中羞澀。
因此,快時尚的出現(xiàn),對于工廠、品牌方以及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互惠互利的。
除了Forever21以外,包括ZARA、H&M等在內(nèi)的“快時尚”品牌,運作的核心便是“快”,即壓縮從生產(chǎn)到售賣整個流程的時間,靠“低質(zhì)量+高產(chǎn)量+多數(shù)量”一招鮮吃遍天。
例如ZARA最為人所稱道的競爭優(yōu)勢,是其在14天內(nèi)可以完成從設計到店鋪上架的上下游全產(chǎn)業(yè)鏈(姑且不論這些品牌的抄襲問題,只談硬實力)。
Forever21當然也不是吃素的,有熟稔的供給與售賣模式在先,時代浪潮更是造就了它的強大——Forever21整合了成熟的供應鏈、快速的物流體系以及過硬的店面管理,自然讓顧客們買得心花怒放。
很快,這個品牌見證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鼎盛時期,F(xiàn)orever 21在全球48個國家擁有近800家門店,全球的員工超過4萬人,相比如今風頭正盛的一些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也不遑多讓。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快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