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零售業(yè)頻道 >> 正文
國潮崛起 95后推動百家美妝國產品牌增速超1000%?

  三里屯太古里的廣場,朝陽公園的寫字樓,開往東四十條的地鐵,都時不時會有身著漢服的年輕人穿梭在穿著現(xiàn)代服飾的路人之間。他們有的一襲青衣羅衫,有的身著赤色長衫,配上流云飛袖和刺繡花紋,氣定神閑地喝著可樂、刷著手機,讓人恍然間有時空錯亂之感。

  96年的女孩雅顏就是其中一員,她告訴投中網,他們把穿漢服的稱為“同袍”,取自《詩經·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從大一就喜歡上漢服的她,親眼見證了漢服越來越火,快速出圈。

  每次在街上遇見同袍,雅顏說,常常相視一笑,心中歡喜。事實上,推動漢服潮水的,不是中年人,而是無數(shù)像雅顏一樣的年輕人。2017年的漢服同袍問卷顯示,漢服消費者的平均年齡為21歲,其中16歲-24歲的消費者占總數(shù)的80%。

  《漢服產業(yè)報告》顯示:2015年時漢服消費人群接近50萬,2017年時近120萬,到2018年,已超過200萬。需求的膨脹讓漢服供不應求,天貓《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數(shù)據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shù)同比增長92%。走高端定制的漢服品牌明華堂,一件單品的價格普遍在四五千左右,套裝更是在上萬元起,然而目前官網顯示工期已經到了明年12月底,光有錢不夠,還得耐心足。

  漢服潮只是冰山一角,和年輕人穿衣打扮相關的市場,特別是美妝、鞋、服裝三大品類,中國元素風行,國有品牌也在撕下“土味”標簽,愈加“潮”起來。

  “李寧最近的秀就很火,簡直潮爆了。” 數(shù)位95后的采訪者不約而同地向投中網提及李寧。今年6月,李寧再次回到巴黎,發(fā)布了2020年春夏系列。復古幾何圖案搭建的秀場內,模特舉著象征文化融合的旗幟,穿著以國球兵乓球為設計靈感的服裝拉開了秀場大幕。去年2月,李寧在紐約時裝周以“悟道”為主題的中國風系列大熱,一些款式相繼出現(xiàn)了排隊、搖號的情況。

  綁定國潮、拉攏年輕人的李寧正在扭轉中年危機,6月26號,李寧公司發(fā)布盈利預喜,19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69億元增加不少于4.4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60%,李寧股價在當天盤前一度上漲接近20%。

  除了李寧一類的經典品牌,新國貨品牌也愈發(fā)會玩。天貓618期間,589個國貨美妝成交額同步增長100%以上,而增速超過1000%的有183個。赫麗爾斯、完美日記、花西子、冰希黎、dreamtimes等小眾品牌成長迅猛,增速分別高達2182%、1192%、7580%、2192%、2228%。

注:天貓618,數(shù)百個國貨美妝品牌增長迅猛

  完美日記是當中最大的黑馬,2017年才開設天貓旗艦店,2018年就實現(xiàn)天貓雙11成交額破億,今年618中,完美日記更是拿下天貓彩妝第一,爆款啞光唇釉賣出26萬支,其中平均每10支這樣的美妝國貨,7只都是18歲-25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在掏腰包。

  月亮不再是國外的圓,年輕人已成為國貨消費的主力。蘇寧購發(fā)布的“國貨消費大數(shù)據報告”顯示,90后對國貨的熱情有超越國外品牌之勢。在所有國貨消費者中,90后占比35.64%。而在外國品牌消費者中,90后占比30.93%。其中,國貨化妝品的銷售增速更是達到了104.88%,而國外品牌僅為14.18%。

注:蘇寧易購國貨消費大數(shù)據報告

  國潮熱看似熱鬧,現(xiàn)象的背后,消費者、營銷渠道、品牌商、供應鏈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

  一、新人群

  以95后、00后為代表的新人群出生在國力強盛的年代,他們有更強大的文化自信,和天然的民族認同感,上一代人 “進口=好貨”的概念在他們身上逐漸消弭。

  “不好意思,這都什么年代了,完全不覺得進口比國貨好。” 22歲的露露和其他接受投中網采訪的年輕人一樣,表示“進口”這個詞,本來就很老土。

  唯品會發(fā)布的“社會新人消費報告”也和露露的表達一致,47.56%的消費者表示“對國貨有好感”,“不買國貨的”只占0.56%。

  三谷資本創(chuàng)始合伙人曾凡華在接受節(jié)點財經采訪時提到:“不客氣地說,上一代企業(yè)家,大部分骨子里有點自卑心理,甚至有點‘崇洋媚外’,這是他們貧窮、落后而封閉的成長環(huán)境和曲折的人生經歷造成的心理影響。而新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和消費者,由于自記事起,就知道國外什么情況,通過出國留學、旅游、日常交流,對國外的月亮一清二楚;對于中國的月亮也一清二楚。越來越多地會出現(xiàn)平視洋品牌的正常心態(tài):他們既懂欣賞國潮,也懂得欣賞洋品牌里真正有內涵的東西。”

  梓軒是個95后,劇迷,他告訴投中網,這種文化認同和“看劇有關”,他說,很多劇里都涉及武俠、歷史、傳統(tǒng)文化的東西,它們和漫威一樣,甚至比漫威更有穿透力。

  “比如昨天曉星塵自殺了。清風明月曉星塵,傲雪凌霜宋子琛,道長成功騙到了我的眼淚!”梓軒指的是根據《魔道祖師》改編的《陳情令》,同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哪吒》、《九州縹緲錄》等根植于中國文化世界觀的內容也達到了刷屏級熱度。

  2012年到2017年,“國風興趣圈層”覆蓋人數(shù)在B站增長了20倍以上。B站董事長陳睿表示,看到B站上有那么多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感到很“欣慰”,他說:“我們可以看看B站的用戶,他們在彈幕和評論里說什么——他們在寫詩。大家可以看一下,‘點紅傘,梅雨遲。盼予紅豆長相思,半掩相思執(zhí)。雪復落,淚做辭。入繡三分恍少年,難似少年時。’我專門去百度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些詩還都是原創(chuàng)。”

  國力提升和傳統(tǒng)文化對年輕人的輻射,有助于提高他們對于國貨品牌的認同,進而催生一批有質感的中國品牌。一些東方國家就經歷過此歷程,例如日本誕生了一批兼具東方美感又契合潮流的品牌,設計領域的三宅一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對文化的認同,“性價比”也是95后們談到消費時的高頻詞,而國貨也借勢擴大了市場份額。

  “卡奈姿的999和迪奧的那款999一模一樣,價格差了幾十倍。我室友買了卡奈姿之后就不用迪奧那款了。” 露露是個“成分黨”,要是花了冤枉錢在她看來是種恥辱,她才不在乎是國產還是進口,重點是哪個更值,“比如飛躍的鞋子,潮、性價比高、實用,為什么還要多花錢買大牌,我傻。”

  作為互聯(lián)網原生沖浪者,95后有能力進行鉆研性消費,他們熟練地穿梭在各個平臺之間,微博、B站、QQ群、貼吧、淘寶,對比產品和渠道的優(yōu)劣,消費過程中的“種草、領券、拔草、返利”分別在不同的產品內完成,完全沒有任何違和感。

  此外,從眾心理明顯,對時尚和潮流敏感度高、看重消費的社交屬性、對圈層有強烈的認同感這些年輕人的這些消費態(tài)度和行為,也不同程度地被國貨品牌所運用,推動國潮的發(fā)展。

  二、新渠道

  除了需求端的變化之外,渠道營銷方式的變化同樣是引爆國潮的推手。

  線上渠道愈發(fā)碎片化,人們的注意力也在發(fā)生遷移,國貨護膚品牌HomeFacialPro(HFP)就是利用這一機會實現(xiàn)爆發(fā)性增長的例子。這個2014年才成立的品牌,在17年就已實現(xiàn)年銷售額過10億,在18年雙11進入天貓品牌“億元俱樂部”,獲得全網個護美妝類第七名,并在今年618匯總再次破億,擊敗傳統(tǒng)歐美大牌。它是如何做到的?知情人士王林向投中網透露了各種營銷訣竅。

  “營銷是可以出爆款,但首先是產品要有賣點,具備傳播性。比如HFP它就是打‘藥妝成分愛好者’的定位,產品以玻尿酸、熊果苷、煙酰胺這些熱門成分為主,外形又是走那種高端性冷淡風。讓消費者有種大牌的平價替代感。”

  當產品有了爆款潛質后,再請流量明星王一博代言為品牌背書,接下來就是渠道投放。繞開傳統(tǒng)的投放渠道,選擇在各大種草平臺推廣,王林總結為兩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種草。通過和KOL合作,以軟文和測評的形式覆蓋目標用戶,把產品“種”在心里。主流渠道可以細分為幾類:微信、微博、淘寶、小紅書、B站,據說HFP在17年就在公眾號上投放了超過3000條的軟文,在微博上投放了上百個腰部以上的KOL。

  第二步、轉化。通過促銷、限時、狂歡節(jié)等契機,在天貓店進行外溢流量的收割。最典型的就是雙11和618期間的優(yōu)惠活動。

  “營銷也是賭博,高手要有經驗,還要深諳人性” 王林以公眾號的投放為例做了進一步解讀。

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美妝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話】儒學之流變❤❤❤
易經 | 艮卦究竟在講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謬
大風水,小風水,風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師太重要了❤❤❤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易學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著成功的人,學習成功之道。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