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年咖啡消費量至少有10倍以上提升空間、年均增速15%+的市場中,如果只有一個巨頭,這是一個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
是的,這件事就出現(xiàn)在中國,中國的咖啡市場。
想一想,當CBD的白領們可以隨手打開APP,給自己點個午飯、下午茶,然后享受30分鐘免費送達服務的時候,點咖啡居然還要親自下樓去咖啡店(或者以開會為名,讓美女前臺Amy親自下樓去咖啡店),這時候我們意識到,咖啡這個高毛利、高增長的市場其實還處于蠻荒狀態(tài)——躺著賺錢真是太舒服了,但是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沒有CBD、APP這種“時髦”詞匯,這一切仿佛就像是90年代的零售店一樣:只要能找到開店的地方,賺錢絕對不是難事;如果你還是洋品牌,那么地方政府的政策福利就能讓你吃到撐。你幾乎什么都不用做,好好在那里待著,錢自己就來了!
終于,在互聯(lián)網(wǎng)席卷一切的時代,不思進取的零售商們付出了代價,合并的合并、賣身的賣身,現(xiàn)在輪到的就是咖啡品牌了。
所以2018年年初,“快”咖啡瑞幸咖啡的廣告出現(xiàn)在一、二線城市的CBD中,張震、湯唯、小藍杯、小鹿出現(xiàn)在消費者眼前。
咖啡30分鐘送達,付款后可以轉(zhuǎn)發(fā)鏈接到朋友圈、微信群,讓大家抽獎,領最低1.8折優(yōu)惠券——更好體驗、更多游戲化場景,讓瑞幸咖啡瞬間風靡一、二線城市。一場由“微瞬間”、“微創(chuàng)新”引發(fā)的“顛覆”就這么出現(xiàn)在了中國的咖啡市場。
智能時代的“熱啟動”——用戶“微瞬間”的成功
微信生態(tài)圈已經(jīng)成為繼PC生態(tài)圈、移動生態(tài)圈后最核心的“底層架構”,10億月活的生態(tài)體系意味著巨大的流量洼地——哪怕在池中掀起一點點漣漪,最后都可能成為驚濤駭浪。
但是,當很多人把瑞幸咖啡的成功歸功于“裂變”時,我更認為這是1后面的0而已,瑞幸咖啡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基于LBS的朋友圈廣告掀起的“漣漪”。
Google旗下的數(shù)字營銷平臺——Google思考(ThinkwithGoogle.com)——一直在提一個理念,叫做“微瞬間(Micro Moment)”,其核心觀點為,當消費者有一個需求的時候,他會去搜索,通常會搜索“XX Near Me”(即“我附近的XX”),因此,能否在這個搜索中成為排名靠前的商品、品牌、品類,就成了企業(yè)的勝負手——因為在這個瞬間,消費者內(nèi)心是不設防的。
在這個過程中,要求企業(yè)要能更早被發(fā)現(xiàn)(Get Noticed Early)、能用數(shù)據(jù)來理解消費者(Use Data to Understand Your Audience),同時還要夠快(Speed is the New Standard)、重視消費者的消費旅程(Value the Customer Journey Correctly)。
在中國,微信就是實現(xiàn)“微瞬間”的最佳基礎設施,因為微信一定是連著LBS服務的,而微信的朋友圈廣告通常又是高逼格、高品質(zhì)商品,這時候,如果消費者在“微瞬間”打開朋友圈,然后看到了你的廣告,結果會如何?
換句話說,某天大風、降溫,你就突發(fā)了買一點“熱乎”東西的需求,正在這時候,瑞幸咖啡出現(xiàn)在了你的朋友圈中,廣告上湯唯、張震拿著小藍杯要免費送你一杯咖啡,而且這個地方就在你附近,于是你就輸入了手機號碼,去樓下“領”上一杯。
這就是瑞幸咖啡的流量獲取之道,看似只是個朋友圈廣告,其本質(zhì)是周邊特定區(qū)域的LBS,加上“微瞬間”,也就實現(xiàn)了對于精準位置的消費者的精準觸達。
再加上各種買一贈一、買五贈五的福利,以及可以30分鐘送達,將從“微瞬間”贏取的消費者作為種子,擴展到了他們的朋友圈,可以說,瑞幸咖啡直接通過微信的流量洼地將“冷啟動”做成了“熱啟動”——對,還真是個“熱熱乎乎的啟動”。
共2 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 第2頁
搜索更多: 瑞幸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