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麥當勞又同碧桂園集團簽訂了類似的協(xié)議。
麥當勞與恒大以及碧桂園的合作主要為了更好地拓展四線市場,預計到2022年底,將有約45%的麥當勞餐廳位于三、四線城市。
幾天后,麥當勞又同中海地產簽訂戰(zhàn)略協(xié)議,其中麥當勞中國的“新東家”中信股份持有中海地產約10%的股份,為中海地產第二大股東。該合作也被視為麥當勞中國鞏固一線市場之舉。
麥當勞提供給時代周報記者的資料顯示,中海地產將在已布局的60多個核心主流城市的商業(yè)綜合體、社區(qū)商業(yè)、寫字樓等板塊與麥當勞展開合作,“其旗下眾多位于一線城市優(yōu)質地段的項目賦予了這次合作充分的想象空間和成長潛力”。
許穎婷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與地產商的合作會讓麥當勞在新店選址方面更具競爭力,這也是麥當勞的優(yōu)勢之一。
“現在麥當勞開店,錢和地址都不是問題,我們要注重店的質量,而非僅僅門店的數量,而且麥當勞在門店方面的擴張是逐漸加速的,我們也會不斷做出修正。”許穎婷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與此同時,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亦將目光瞄準了極具發(fā)展?jié)摿Φ娜木城市。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yè)研究員朱丹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肯德基與麥當勞在中國市場已經深耕了三四十年,在一二線城市增長的空間有限,未來若想進一步發(fā)展,門店下沉會是重點。與此同時,我國城鎮(zhèn)化提速也意味著“洋快餐”在三四線城市將大有可為。
本土化思考
1990年10月8日,麥當勞在中國內地開設第一家門店,比肯德基的第一家中國內地門店晚了近三年。
在進軍中國之后,兩個“洋快餐”巨頭采取了不同的發(fā)展策略:肯德基快速下沉,努力迎合中國市場;麥當勞穩(wěn)扎穩(wěn)打,堅持其美式特色。
20多年后,如今的肯德基門店數量約是麥當勞的兩倍。
詹姆斯·華生在《金拱向東—麥當勞在東亞》中寫道:“麥當勞要進一步擴展,就需要一方面將食物和組織方式本土化,把自身轉化為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麥當勞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時至今日,麥當勞也開始在菜單上加入米飯等本土特色的飲食。
對于麥當勞來說,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實現全面特許經營的意義也許并不僅僅在于開店和菜單,麥當勞中國可以因此深扎中國市場,并采取更適合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的戰(zhàn)略。
麥當勞在幾十年的發(fā)展中浮浮沉沉,其獲得增長的主要手段無非增加門店、改善菜單、升級門店、增加營業(yè)時間等。自2014年以來,麥當勞業(yè)績不振,其管理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項便是在全球范圍內增加特許經營的比重。與此同時,麥當勞也加大了對附加值較高的“麥咖啡”業(yè)務的推廣力度。
從麥當勞最近兩個季度的財報來看,這家全球最大的快餐企業(yè)似已走出業(yè)績下滑的陰影,在投資者會議上,麥當勞的管理層表示,冷飲料超值促銷計劃等改善菜單的行為是提振第三季度業(yè)績的主要原因之一。
許穎婷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未來麥當勞中國的重點仍是漢堡業(yè)務,麥咖啡并不會成為一個獨立的業(yè)務。
時代周報記者 李宛珊 發(fā)自廣州 共2頁 上一頁 [1] [2] 揭秘金拱門:麥當勞中國更名是玩了一手好套路? 零售周報:京東進軍房地產 麥當勞更名金拱門成熱點 餐飲周報:麥當勞變“金拱門”成熱點 上海無人面館被叫停 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引發(fā)群嘲 還有哪些奇葩公司名? 金拱門后的麥當勞:與肯德基對壘一直因門店數量掣肘 搜索更多: 麥當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