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拱門(麥當勞)、開封菜(肯德基)、小紅帽(必勝客)、吃面童子(味千拉面)……沒人能想到,當初戲謔者隨口起的坊間綽號真的能有一個被登記在冊。
資本中國化從名開始
10月12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而在此前的8月24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的投資者名稱就從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
麥當勞方面在向新金融觀察記者的回復中提到,這一變更主要在證照層面,日常的業(yè)務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麥當勞餐廳名稱、食品安全標準、營運流程等保持不變。
據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顯示,目前位于深圳、四川、山西、廣東等地的麥當勞分公司業(yè)已更名為金拱門,而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地分公司尚未更名。
對于這一看似本土化的名字,麥當勞有著它的解釋:“麥當勞金色拱門形狀的標志在西方有個著名的昵稱——Golden Arch,直譯過來就是‘金拱門’。”
對于更名的原因,麥當勞方面給出的答復是,麥當勞與中信及凱雷成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后的業(yè)務發(fā)展需要。
據了解,2016年3月,麥當勞宣布計劃售出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在內的2800家分店,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將餐廳所有權轉讓給加盟商。今年1月,中信聯合凱雷以最多20.8億美元收購麥當勞中國內地和香港業(yè)務。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共持有52%,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8月8日,麥當勞中國業(yè)務拆分交割完畢。
零售品牌觀察評論人林一凡認為,在資本中國化后,麥當勞或將弱化“洋味”,推進本土化。
在林一凡看來,麥當勞的老對手——肯德基的本土化非常成功。
百勝運營肯德基后,將西式快餐和中國市場進行融合,比如推出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飯食、油條以及各種早餐粥等。
“麥當勞新運營團隊,或許會借鑒百勝的運營模式,為更貼近中國消費者口味以及更符合中國文化而適當地進行調整。”他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加速擴張的風險
麥當勞在與肯德基對壘時,一直因門店數量較少而受到掣肘。在中國,麥當勞的門店數量僅為肯德基的一半左右。
此前,有媒體曾對此進行解釋:麥當勞的食品供應鏈中長距離運輸,需要輔助建立相應的冷鏈系統(tǒng),在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時候,對冷鏈運輸的要求極高。此外,門店的選址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麥當勞的擴張速度。
而中信在物流以及地產方面資源豐富,麥當勞在引入新的合作伙伴后即宣布加速擴張的計劃: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內地麥當勞餐廳將從2500家增加至4500家,其中,約45%的餐廳將位于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將提供外送服務。也就是說,未來5年中,每天至少要在內地市場上增加1家門店。 共2頁 [1] [2] 下一頁 金拱門后的麥當勞:與KFC對壘一直因門店數量掣肘 金拱門刷屏麥當勞提速 菜單與送餐將本土化 圖解:麥當勞公司名變更 金拱門成關注熱點 輕裝上陣后的麥當勞 上季度業(yè)績確實“金拱門”了 “金拱門”一夜成名 麥當勞還有什么“中國豪華餐” 搜索更多: 金拱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