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不得不承認:經濟不景氣,生意不好做了。
集團旗下最大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在中國市場正面臨一個略顯尷尬的窘況—一線城市居民對它越來越不感冒。
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機構China Confidential的數據顯示,僅有18.8%的北上廣深受訪者認為,LV是他們最期望擁有的品牌,三線城市持這種觀點的受訪者占比38.3%。
雖然目前LV還算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奢侈品牌,但在一線城市中,最希望購買普拉達(Prada)的受訪者占比已經超過了LV。
面對這種沖擊,這家奢侈品巨頭只能嘗試轉型做跨界,試圖以多種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甚至布局餐飲。
對此,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分析稱,在奢侈品市場在華增速放緩的背景下,LVMH集團正在加速開啟產品多元化戰(zhàn)略,加碼餐飲業(yè)態(tài)或將為集團增加新的消費人群。
流失的消費者
2015年2月,LV的母公司LVMH集團公布,2014財年核心利潤五年來首次下滑,降幅5%。剔除匯率影響后,亞太區(qū)是LVMH集團唯一收入負增長的市場,全年下降1%,四季度更是大跌6%。
在時尚界,每一個奢侈品公司,都不愿意再次看到“Danniella Westbrook 效應”的發(fā)生。該事例源于英國女演員Danniella Westbrook和她的女兒被拍到的一組照片。母女兩人將博柏利(Burberry)的駝色格紋元素從頭裹至腳,夸張的造型讓大眾難以接受,F實的時尚評論家沒有放過這次機會,大量的口誅筆伐讓博柏利在英國的銷量受到很大影響。
現在,路易威登在中國正經歷同樣的問題。根據數據顯示,越來越多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正在避開購買品牌產品。追其原因,是因為路易威登過于高調的LOGO,布滿了它的產品,這一點與Burberry十分相似。
此番數據的變化是受到目標群體的思潮改變的影響。目前,中國的富人階層和時尚愛好者鐘愛追逐個人標簽和獨一特性。他們不再愿意與其他人擁有同一品牌或者“撞衫”,特別是與“暴發(fā)戶”。
LV的受歡迎度下降,不僅局限在中國市場,也表現在中國消費者的境外購物選擇上。根據的最新年度調查,在1277位境外旅游者中,僅有10.7%的人在最近一次旅行中購買了LV產品,與2014年相比下降了15.5%。
在高收入的旅游群體中,LV的吸引力下降趨勢更為明顯。僅有12.9%的高收入者(家庭年收入超過35萬人民幣)在最近一次旅行購買過LV,而這一指數在去年則達到24.3%。
2015年6月,LVMH宣布,旗下的法國高端百貨 Franck et Fils將關閉。該百貨商店坐落于法國豪華區(qū)第十六區(qū),將被同由LVMH集團控股的La Grande Epicerie分支—頂級美食商店Le Bon Marché取代。
創(chuàng)建于1897年的Franck et Fils主要銷售高端服飾品牌及設計師品牌,商店預計將于2016年7月正式停止運營。1994年,LVMH 接手Franck et Fils,不過伴隨著奢侈品行業(yè)整體低迷,在高度競爭之下Franck et Fils的名氣遠遜于老佛爺百貨、巴黎春天百貨,因此關店屬于情理之中。
即便沒有這樣的窘境,LV為首的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市場還面臨政策的“逆風”。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貝恩2015年年初發(fā)布報告稱,2014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的市場規(guī)模較2013年下降1%,為此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政府反腐倡廉持續(xù)影響“奢侈品饋贈風潮”,經濟增速放緩加劇了這一現象。
共3 頁 [1] [2] [3] 下一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奢侈品跨界:LVMH收購翡翠餐飲做中餐 普拉達做甜品
生意不景氣 奢侈品都在跨界 LVMH做中餐向多元化轉型
奢侈品生意不景氣 LVMH跨界要做中餐了
這家時尚電商為何值得LVMH投資4000萬美元?
開云、LVMH旗下大品牌增長放緩 開始呵護“小”品牌
搜索更多: LV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