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街商報  您所在的位置:聯(lián)街網(wǎng) >> 商報 >> 企業(yè) >> 零售商家 >> 正文

  聯(lián)街網(wǎng)訊:一家做了近40年的家族企業(yè),卻在幾個月內,就完成了徹底的“去家族”化:從公司的股權結構到高管團隊的重組。

  這家公司就是自然美。

  2009年10月19日,自然美發(fā)布公告稱,大股東蔡氏家族已經完成股權重組,將其所持自然美股權的一半,即32.77%的股權以8.198億港元的總價售予凱雷亞洲III基金。

  11月24日,凱雷董事總經理兼基金聯(lián)席主管Gregory Michael ZELUCK、駐港董事總經理馮軍元、董事吳秀瀅及駐港高級董事Patrick Thomas SIEWERT(施維德)4人共同加入自然美董事會,擔任非執(zhí)行董事。

  2010年1月4日,自然美新任CEO曾新生正式履新,任期3年。

  緊接著,新任CFO兼COO陳耀榮、負責加盟連鎖管理的集團副總裁李明和等約10位高管也全部就位。

  至此,自然美進入創(chuàng)始人蔡燕萍所設想的“去家族化”軌道開始運行,新的職業(yè)經理人團隊,也開始帶領這家公司進入攻勢。

  “去家族化”的幾經嘗試

  在引資凱雷之前,自然美創(chuàng)始人蔡燕萍曾在“非100%股權轉讓”的前提下,嘗試引入職業(yè)經理人團隊,或引入PE投資進行私有化。

  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曾新生接受凱雷的委托,以兼職顧問的身份幫助凱雷去考察一家企業(yè)。

  此前,曾新生曾擔任世界500強企業(yè)固特異輪胎大中華區(qū)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其與凱雷的幾個合伙人都十分熟稔,施維德就是其中一個。

  施維德是凱雷的高級董事,此前他曾任柯達專業(yè)總裁及柯達伊士曼公司高級副總裁。而在固特異之前,曾新生在柯達效力23年之久,曾擔任過營銷、業(yè)務及零售通路等部門的要職務,與施維德“相識很多年,彼此有很強的信任感”。

  凱雷委托曾去考察的這家企業(yè)就是做美容連鎖店的自然美。

  曾新生沒想到的是,幾個月之后,自己卻變成了自然美的集團CEO。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想到把自己‘顧’進去了”。

  尋找專業(yè)的職業(yè)經理人,是自然美長久以來的想法。

  凱雷入股前,創(chuàng)始人蔡燕萍家族掌握公司六成以上的股份,僅蔡本人在自然美就占股41.91%。

  在管理上,自然美也主要由蔡氏家族的成員掌控。

  成立于上世紀70年代的自然美,用了逾30年的時間發(fā)展成為年營業(yè)額近6億港元的美容護膚企業(yè)集團。

  打造行銷世界的民族品牌一直是蔡燕萍的夢想。但截至目前,自然美的業(yè)務主要還是集中在臺灣和中國大陸這兩塊地方。

  相比雅芳、歐萊雅,資生堂等品牌的國際化速度,蔡燕萍覺得,“自己再做10年、20年都太慢了”。早在2009年4月接受本報采訪時,蔡燕萍對其團隊在管理上的“吃力”就不諱言。

  事實上,為了國際化夢想,蔡燕萍也有過跟其它世界品牌合作的想法。“他們都需要100%股權,我擔心入股股權全部放掉,他們在經營上有歧義的話,會故意把我這個品牌弄掉,他們就會利用我們產品的KNOW-HOW,換一個不同的品牌。”

  相比野心勃勃的世界品牌,蔡燕萍覺得,PE基金能給她更多安全感,“PE通過與企業(yè)3-5年的共同經營,為企業(yè)增值后賺到錢再賣掉,而不會糟蹋我的品牌。”

  2008年11月,私募基金CVC通過旗下公司Bidco,擬以約12億港元的代價私有化自然美。

  但2009年初,自然美的私有化建議未能在法院會議上獲得批準,因而將繼續(xù)維持上市;另據(jù)《收購守則》,收購方在未來12個月內不準再度提出私有化建議。

  有分析人士認為,對于自然美的小股東來說,Bidco給出的價格不具吸引力。但CVC拒絕提高私有化價格。

  在私有化嘗試折戟后,2009年4月,蔡燕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仍希望與大的私募基金合作,通過他們尋找國際化的團隊來協(xié)助自然美作為民族品牌繼續(xù)往前沖。

  “這是我真正的愿望,如果這個愿望沒辦法實現(xiàn),我覺得我們只有全部賣掉”,蔡燕萍認為,“如果不全部賣掉,我和我先生都覺得,萬一我們兩個忽然走了怎么辦?”

  似乎是不謀而合。凱雷也在尋找一些有潛力成為世界級企業(yè)的中國公司進行投資。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凱雷委托曾新生做顧問的故事。

  凱雷看重的更是曾新生的專業(yè)背景。

  他在固特異期間,將公司的營業(yè)型態(tài)由專注代工成功轉型為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運模式,幫助公司在短短的三年內創(chuàng)建了中國最大的輪胎零售連鎖體系之一,公司的業(yè)績也在同期間成長了200%。而他還幫助柯達將其在中國的快速沖印連鎖店從零發(fā)展到逾9000多家,也成功地將柯達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在短期間內大幅提升。

  一番盡職調查下來,凱雷對自然美這家公司的結論是:有好的產品,缺管理,實際上也“并不缺錢”。

  在凱雷方面看來,對于做美容連鎖的企業(yè)來說,難得的是好產品,而非管理,因為凱雷的強項恰恰在管理;由凱雷帶進好的管理和人才,蔡家?guī)нM來好的產品,還有什么做不來的呢?

  于是,雙方的合作一拍即合,也一切從速。

3頁 [1] [2] [3] 下一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編:筱悠

【鄭重聲明】此文不代表聯(lián)街網(wǎng)商報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本網(wǎng)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網(wǎng)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聯(lián)系我們。
 相關閱讀
·銷售下滑店門縮量 自然美陷模式之困 2009年11月03日
搜索更多: 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