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新零售陣線 >> 天下匯頻道 >> 正文
馬云:經(jīng)濟形勢不好時 這2種人最搶手

  二、有激情,肯拼命,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yè)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年入100萬的阿里人,和年入100萬的騰訊人,有什么區(qū)別?

  作者在文中開了個玩笑:同樣年入100萬,如果看騰訊人的身份證,你會發(fā)現(xiàn)沒什么兩樣;但是換做阿里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人歲數(shù)這么小。

  這個現(xiàn)象,至少說明了一點:在阿里工作,真的很辛苦?赡苁浅巳A為之外,最辛苦的了。

  但是,為什么阿里巴巴的人都很難挖?

  因為,大多數(shù)加入阿里的人,都是帶著夢想來的。他們不是來找一份工作,而是來開展一份事業(yè)。

  阿里巴巴的工程師,很多都來自海外,或者原本生活在北京、上海。為了追求一份內(nèi)心認可的事業(yè),他們過上了一種“國際化”的生活:工作在杭州,生活在上海北京,出差在全球各地。

  要知道,這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拿其中一個“杭漂”陳小兵來說,自從選擇了在杭州工作后,他每兩周都要坐一次飛機。因為工作忙,所以每次都把時間訂在周五晚上22:00。

  回家的路上,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

  有一次,一位乘客遲到了,工作人員在廣播上通知:某某某,飛機即將起飛,請抓緊登機。

  一聽是自己的同事,他樂了,后來刷朋友圈,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家都在飛機上。

  陳小兵說:

  “阿里人是很容易辨認的。搭眼一看,T恤,雙肩背包,臉上掛著很疲憊的表情,就有一半兒概率了。上了飛機,如果還開著電腦處理釘釘消息,或者打開郵箱回復郵件,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最具標志性的場景是,有人會一直開著電話會議,直到起飛前最后一分鐘,才對電話那頭說,‘不好意思,我要先掛了,要飛了。’”

  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流行“996工作制”的說法,但對于阿里來說,可能完全不止。

  經(jīng)常徹夜加班,周末也難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么辛苦,為什么他們還愿意留在阿里?愿意千里迢迢加入這個每天都得“受盡折磨”的組織?

  過去幾年,阿里巴巴倡導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但是現(xiàn)在,他們希望聚攏一批不平凡的人,一起做不平凡的事。

  這個不平凡,不是高學歷,高智商,而是指一個人有激情,愿意把一份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yè)。

  很多進入阿里巴巴的人,剛開始都很平凡,除了實現(xiàn)夢想的激情,和努力工作的干勁,一無所有。但是在反復受委屈,反復歷練的過程中,他們都長成了我們眼中的牛人。

  馬云在最近一次接受訪談時也說:

  “阿里巴巴當時創(chuàng)始人是18個人,好多人都覺得這18個人都是超人。但你別忘了,其實我們當時這18個人里,有些人連工作都沒有,找不到工作。

  我們當中的人沒有多么聰明、多么棒,我們中間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什么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墒俏覀兠總人都愿意學習,我們對未來有信心,而且我們也相信只要我們愿意學,只要我們好奇,我們肯定能夠掌握未來。”

  這幾年,創(chuàng)業(yè)變成一件越來越難的事,很多管理者都有一個困擾:招不到好的人才怎么辦?

  其實,并不是招不到人才,人才一直都在哪里,只是你并沒有發(fā)現(xiàn)。

  管理者想要解決人才緊缺的問題,首先要意識到,只要一個人有激情,愿意拼命進步,就是你應該爭取的人才。如果這個人能扛事,能填坑,敢于探索事情新邊界,那就更值得全力培養(yǎng)。

  從個人角度來看,一個人若是做到這2點:有激情,愿意將工作當做事業(yè);能扛事,能填坑,敢于探索事情新邊界,那就是所有企業(yè)爭搶的人才。

  剩下的事情,就是腳踏實地,耐心且持續(xù)地往前走。

  來源: 微信公眾號:插坐學院

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馬云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jīng),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