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餐網(wǎng) 李金枝
一塊45g的巧克力,賣到108元。
一份裝有17顆巧克力的禮盒,定價515元。
在這個“價格刺客”人人喊打的時代,卻依舊有巧克力頂著高價橫空出世。
紅餐網(wǎng)注意到,最近,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冒出了一批精品巧克力店。這些門店主打一個“小眾有格調(diào)”,店里陳列著巧克力排塊、巧克力BonBon、巧克力禮盒。從產(chǎn)品、服務到裝修風格都透露出一個信息——貴。
但這仍然阻擋不了中產(chǎn)們的消費熱情,一批中產(chǎn)熱衷去精品巧克力店消費,甚至斥資上千元的,大有人在。
01
“天價”巧克力,大有人買
每個自以為做足了準備走進精品巧克力店的人,看到產(chǎn)品定價時,還是會倒吸一口涼氣。
一顆小小的巧克力糖果動輒就要15元起步;單個小小的巧克力球價格基本在18-22元;45g的巧克力塊,還沒巴掌大,卻要花費100元以上。
等到買單時,就會更肉疼了。
網(wǎng)友“阿喵”表示,自己在上海一家精品巧克力店,買500g巧克力花了1700元。
直呼“這是我吃過最貴的巧克力”的網(wǎng)友“咻咻”,稱自己進店就買了一袋13片巧克力,一共250g花了299元。
不過,對大多數(shù)“巧克力腦袋”而言,精品巧克力貴,也有它貴的道理。
26歲喜歡探店的橙子(化名),就是典型的“巧克力腦袋”。
在廣州待了4年,橙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精品巧克力店,買一些巧克力“獎勵”自己。
今年520,為了犒勞自己,橙子專門去了廣州天環(huán)廣場的巧克力專門店Laderach萊德拉,進去5分鐘花了1000元。買單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一個星期的工資沒了,橙子雖然心疼但也覺得很滿足。“巧克力口感很好,除了貴沒有任何缺點。”
紀錄片導演Lavender(化名)也直言,這些精品巧克力店用的都是純可可脂,相比代可可脂、類可可脂,口感更好也更健康。
而對巧克力口味有追求的人,一旦吃到了口感更獨特、細膩的巧克力,恐怕就再也吃不慣帶有“科技與狠活”的工業(yè)巧克力了。
除了好吃,對“巧克力腦袋”們而言,精品巧克力還給他們提供了滿滿的情緒價值。
門店簡約、明亮,“格調(diào)”拉滿,店內(nèi)各式巧克力排塊、巧克力BonBon、巧克力禮盒等有序陳列在透明玻璃柜里,松露系列、黑巧系列、酒心系列、堅果夾心系列種類多樣。部分巧克力上還添加了榛子、松露、扁桃仁、開心果、水果、彩虹豆等。
除了純巧克力,精品巧克力店大都還增設了如巧克力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巧克力飲品等Sku,不少門店都會搭配最近風頭正盛的Gelato(意大利冰淇淋)。
只要路過店門口,就很難不被這豐富多樣的絲滑甜蜜所吸引。
走進店內(nèi),會有E人店員熱情向你講解每一款巧克力的風味和可可含量,個別門店還會提供免費試吃,讓你一邊品嘗巧克力的甜蜜,一邊領略每一塊巧克力背后的故事。
像上海的網(wǎng)紅精品巧克力店Nibbo,給每份巧克力附贈上一張“風味卡片”,介紹可可的產(chǎn)地、風味以及類型,多巴胺配色的精美卡片,讓“收藏愛好者”們心動不已。
既帶來了感官的愉悅,還有精神上的滿足。對很多人而言,精品巧克力更像是一種“自我獎勵”。
“生活太苦,那就給自己加點甜。”到這一步,精品巧克力已經(jīng)不只是巧克力這么簡單了。它能給到年輕人慰藉,成為他們真實生活中的小確幸。
02
精品巧克力店,越來越多了
當然了,精品巧克力可不只有表面上我們看到的這一兩把刷子。
某種程度上,精品巧克力和精品咖啡十分相似。
精品咖啡強調(diào)從咖啡豆的種植、處理、烘焙到萃取的整個過程都達到高標準。精品咖啡領域,有一個經(jīng)典理念就是“Bean to Cup”(從咖啡豆到咖啡)。
與精品咖啡類似,精品巧克力體現(xiàn)的則是精品可可豆的高品質(zhì)、豐富且有特色的風味搭配以及個性化的搭配產(chǎn)品。
在不少精品巧克力店的門牌或墻上,都掛著“Bean To Bar”這個詞。
從字面來理解,Bean To Bar是從可可豆到巧克力的意思。
不同于工廠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Bean To Bar是由巧克力Maker手工制作而成。在這種模式下,從可可豆挑選,到可可豆被烘焙、研磨、精煉、回火、制成巧克力并成型、包裝,都會由巧克力Maker獨自完成。
這是獨屬于精品巧克力的藝術,也是大多精品巧克力店的制作理念。
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