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一條街上擠滿10家的竹筒奶茶
突然不見了
“全世界都在喝的竹筒奶茶”,現在還有人記得嗎?
當然有。比如,剛剛結束高考,進入黃金暑期檔的小雯。
難得的假期,她正準備大補特補上半年的網紅單品,但令她難以置信的是:竹筒奶茶買不到了。
“3、4月份的時候,我家附近接連開了好幾家竹筒奶茶店,當時沒心情去打卡,想著等高考完再打卡,但這才過去3個月,附近的竹筒奶茶居然都消失了。最后費勁繞了很遠,才找到一家。”
今年3月,竹筒奶茶作為開年第一個餐飲頂流單品登上各地熱搜,杭州、蘇州等地一夜間冒出數十家竹筒奶茶品牌,北京南鑼鼓巷的一條街上就開了10多家,甚至創(chuàng)下過“單店單日流水超4萬”的高峰紀錄。
但如今,北京、南京等地的多家竹筒奶茶接連閉店,全網關于“竹筒奶茶”的相關報道,也停留在了5月的翻車事件上。
“年拋的網紅”,又一次沒了聲量。
又一次
網紅餐飲們沒聲量了
不過,竹筒奶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同樣失去聲量的網紅餐飲,還有很多。
首當其沖,就是出道即頂流大網紅的圍爐煮茶。從去年底冒頭后,截至今年1月,圍爐煮茶在抖音平臺上的相關話題播放量高達30億次,在小紅書平臺上也有超過1000萬篇種草貼。
一個小火爐,烤著熱騰騰的棉花糖、年糕、水果,再配上詩意的文字及各類茶品,這種打卡景象瞬間風靡全網。
而且,不僅是煮茶,在后續(xù)熱度的高漲中,“圍爐”在整個餐飲圈蔓延開來,從圍爐麻辣燙、圍爐小火鍋,到夏日創(chuàng)新版圍爐冰茶、圍爐小酒館...某種層面上,圍爐煮茶更算是開辟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根據微信指數顯示,今年4月28日,圍爐煮茶熱度達到頂峰,單日搜索量接近4500萬次。相較于曇花一現的竹筒奶茶,更迭出多個“子品類”的圍爐煮茶,熱度維持的更久些。
不過,在竹筒奶茶因為食品安全翻車的那個5月,致使多地消費者頻繁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圍爐煮茶,也沒能幸免,“失聲”了。
上半年不能不提的另一個“翻車網紅”,當屬最近仍在風口浪尖上的貴價酸奶。
以茉酸奶、蘭熊酸奶等品牌為核心的現制酸奶品類,在今年迎來了一波高峰熱度,不僅品牌拓店速度狂奔,銷量也同樣狂奔。
和普通酸奶不同,現制酸奶飲品們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其“高端”的內核,比如在普通酸奶的基礎上,添加國外進口的牛油果、榴蓮等,再加點各類堅果碎,就成了普通人喝不起的“網紅酸奶”。
好喝、好看、還主打一個健康。剛好既符合今年消費市場的健康主旋律,又滿足網紅餐飲單品的打卡、拍照需求。
不過,這個套路今年失效了。在茉酸奶的68元、88元、108元天價酸奶登上負面熱搜后,“貴價網紅酸奶”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劃上了句號。
除此之外,上半年還有更多“短命網紅餐飲”沒了聲量,他們如同一陣風般,匆匆火起來又迅速被澆滅。
比如北京地區(qū)今年2月份引發(fā)無數人打卡的地鐵站機器人煎餅,因為經營不合規(guī),剛火就倒了;在小紅書上平臺上,輕松月入十萬、掀起第一波餐飲創(chuàng)業(yè)潮的線上小酒館,也因為“割韭菜”疑云匆匆隱匿;抖音上刷屏的爆炒鵝卵石、上海大排長隊的天價吐司、天價貝果...如今都已失去“聲量”。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