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咖門 曉夕
前段時間,美團發(fā)布1~2月份數據,咖啡外賣訂單同比增長了101.9%,成為餐飲各品類中的第一位。
打開短視頻網站,也常常可見日營業(yè)額2萬、3萬的咖啡店。
與此同時,我也聽到另一種聲音:“高營業(yè)數據拉我入局咖啡,現實卻啪啪打臉。”甚至有的店,開業(yè)48天,營業(yè)額只有624元。
今年咖啡賽道,生意是更好做,還是更難做了?
01
咖啡外賣翻倍增長,生意更好做,還是更難做了?
前段時間,美團發(fā)布了1~2月份咖啡外賣訂單數據,有幾個亮點,值得行業(yè)人關注:
第一,今年1~2月期間,咖啡外賣訂單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1.9%, 成為餐飲各品類中的第一位。
“一直被壓抑的消費,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訂單增長,再加上春節(jié)檔的加持。”一位咖啡品牌創(chuàng)始人說。
第二,今年1~2月份期間,三四線城市咖啡訂單增速已經達到104.19%, 超過一二線城市的72.14%。
今年情況特殊,很多人陽康之后,直接回家過年,咖啡在下沉市場的春節(jié)檔開始得更早,迎來了“超長春節(jié)檔”。“滿城找咖啡”的需求,讓很多縣城咖啡實現了爆單。
不過,春節(jié)過后,很多年輕人再度回到大城市工作生活,下沉市場咖啡生意有所下降。
第三,廣州超越上海成為晚間的“咖啡之城”。 數據顯示,夜間時段咖啡消費第一變成了廣州,上海只能屈居第二,之后是深圳、成都、杭州。
訂單增長、營業(yè)延長,從數據上看,咖啡迎來了一個真實的春天。
但最近我也聽到這樣一種聲音:
“入局咖啡,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現實;高營業(yè)數據拉我入局,現實卻啪啪打臉。 ”
為什么這么說?真正開咖啡店的人,感受是什么樣的 ?今年開咖啡店,生意更好做,還是更難做了?
我采訪了不同區(qū)域的多個咖啡品牌,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咖啡現狀。
02
說說咖啡店的真相:高單量是少數,新店似乎更難了
打開短視頻網站、社交平臺,經常能看到一家咖啡館“日營業(yè)額2萬、3萬”的分享貼——似乎日入2萬,在咖啡圈已經“稀松平常”。
是這樣嗎?我們不妨先算一筆賬:
我們設定一杯咖啡的單價在25元,那么日營業(yè)額達2萬元,意味著一天的出杯量需要達到800。
如果一個咖啡店的營業(yè)時間為10個小時,那么每小時的出杯量要在80杯,如果是半自動咖啡機,意味著需要差不多4個咖啡師10個小時不間斷同時出品,才能達到這樣的出杯量和營業(yè)額。
和咖啡主理人聊了一圈,結合咖門過往采訪的經驗,在咖啡館中,高增長、高單量確實存在,但都有一些前提條件(比如高峰期、好點位,或極限狀態(tài)) ,而且對一個城市的咖啡氛圍、客群數量、經營思路、門店人力等方面都有要求。
“平時的真實經營中,很少能做到極致的出杯量。”
高營業(yè)額、高銷杯量只是局部的熱鬧,大部分還是“日常”的數據。
“ 對于我們這種30平左右的小店面,一天4000~5000元的營業(yè)額已經是天花板,大部分時候,真實的營收是每天幾百到1000+。”一位西安的咖啡店主告訴我。
“看到很多縣城咖啡館過年期間的數據,我很震驚也羨慕的,我們在縣城做了五年咖啡,日銷30杯左右,過年期間最高的時候才做到一百杯左右。”一個江西縣城的咖啡主理人告訴我。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