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這也太好看了吧!買它!”
堪稱九億少女錢包的“噩夢”的李佳琦,在屏幕里說的一句句OMG,讓萬千消費者不停地點下立即購買,完美日記、花西子等等品牌順勢崛起。
而在李佳琦這個最具代表性的美妝KOL背后,還有千千萬萬的達人,在微博、抖音、B站、小紅書等等社交平臺上,為消費者提供科學的護膚技巧、實用的美妝教程。
美妝KOL們教會了消費者認識自己的皮膚,選對合適的產品,再將那些些五花八門的化妝品,一步一步變成了臉上美美的妝容。
“李佳琦在推薦產品的時候會說明適合什么膚質,我可以根據他試妝的效果,就能想象出用在自己臉上是什么樣子。”
在李可可跟“螳螂財經”聊起自己的美妝歷程的前幾個小時,她才從李佳琦的直播間下單了眼影和口紅。
從認識自己的皮膚,到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到最后完美的使用這些產品,美妝KOL們幫美妝品牌走完了一個消費閉環(huán)。而在美妝KOL們的助力下,既讓品牌達成了業(yè)績的增長,又讓李可可這樣的消費者也完成了技術的進階。
只是,近期隨著美妝巨頭歐萊雅步步為營地走在“科技轉型”的路上,并取得不錯的成績時,不少媒體開始推測“美妝KOL未來將消失。”
不可否認,科技賦能美妝是未來的趨勢,只是,美妝KOL真的會隨之消失嗎?而消費者,又會買單嗎?
不想成為科技公司的美妝企業(yè),不是好KOL
科技和美妝,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領域。
然而,很多人在剁手之前,都會先上臉試一試,這也是為什么,美妝KOL正走在蓬勃發(fā)展期。
如果一部手機、一面鏡子,就能讓消費者了解自己的膚質、完成試用并下單購買呢?
21年前,寶潔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以收集不同光照條件下的人臉數據,從中獲取膚質信息。
之后,隨著新科技的層出不窮,美妝企業(yè)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科技浪潮,而這股浪潮,在2019年達到高峰。
這一年,在科技領域早有動向的美妝巨頭歐萊雅開始“不務正業(yè)”,高調宣布“轉型”做一家科技公司,聚焦增強現(xiàn)實、虛擬現(xiàn)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美妝界的應用,為更多中國消費者“私人訂制”。
同時,各大公司還在積極開發(fā)自己的個性化皮膚系統(tǒng),理膚泉有人工智能痘痘檢測器,蘭蔻有“肌膚粉底定制儀”,露得清的“MaskID” 、寶潔也推出了“精密護膚系統(tǒng)”、資生堂的“Optune”......
巨頭的方向,代表著美妝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截至目前,從這些美妝品牌的動作來看,科技對美妝的賦能,面向消費者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AR、VR、AI以及大數據等技術,實現(xiàn)虛擬試妝、智能測膚等,并根據皮膚狀況個性化推薦和定制產品。
確實,不想成為科技公司的美妝企業(yè),成不了一個好的美妝KOL。
只是,就目前的美妝科技來說,不管是虛擬試妝、智能測膚還是個性化產品推薦,聽起來詞匯高端,說到底,更多只是個具有娛樂功能的引流噱頭而已。
就如寶潔旗下品牌OLAY推出的“智能大白”,這個號稱源自美國皮膚實驗室級別的肌膚測試儀,能夠全方位幫助消費者了解肌膚,并因“肌”制宜,達到事半功倍的護膚效果。
只是,去上;春B钒偈9耋w驗過“智能大白”的李可可告訴“螳螂財經”,雖然機器會拍攝臉部幾個角度的照片,看到了比鏡子中更細微放大了的毛孔和細紋,以及一些肉眼難以注意的瑕疵,并且柜姐詳細分析了皮膚的問題,只是,李可可很失望的說道:“這些黑頭、毛孔、細紋、初老的問題我自己都知道啊!而且我用OLAY的產品好幾年了,柜姐給我推薦的還是那幾樣,并沒有什么驚喜的解決方案。”
如果目前的科技是這樣,和KOL倒是有共同點:賣貨。
只是,李佳琦能以對產品的專業(yè)解說、使用技巧加之具有煽動力的說辭,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心服口服的剁手,而很多美妝品牌的“科技”,更多只是個盯準錢包的推銷機。
“如果所謂黑科技只是為了更好的賣貨,那我寧愿讓李佳琦拿走我的錢包,比起冰冷的機器,李佳琦可有趣多了。”李可可補充道。
誠然,隨著科技的發(fā)展,AI的廣泛應用,美妝+科技會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只是,在目前的語境下,美妝的“智能”還有待開發(fā)。
美妝KOL不一定失業(yè),部分美妝品牌卻有倒閉風險
經濟學家宋清輝講到:“科技美妝是一個新興領域,在更為科學的基礎上為消費者服務,將是化妝品行業(yè)未來發(fā)展的方向。但同時,因為是新興領域,存在著很多管理上、標準上的不足。而且,對于部分企業(yè)而言,存在著產品質量和創(chuàng)新的不足,所以在未來發(fā)展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而那些不確定性,就成了現(xiàn)階段美妝KOL不會被取代的主要因素。“螳螂財經”認為,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