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新零售頻道 >> 正文
肺炎疫情下的無人配送

  根據優(yōu)地科技的官方聲明,目前已經收到醫(yī)院、酒店等客戶的咨詢,希望用機器人實現“無接觸”配送需求,同時優(yōu)地科技也表示將在3月底生產出貨1000臺機器人,成疫情后期的“無接觸配送”過渡;另一家服務機器人企業(yè)擎朗智能,也宣布將免費為隔離區(qū)人員長期提供安全、及時的免接觸送餐服務……

  誠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開啟了電商的黃金時代,新型肺炎的疫情是否會是無人配送商業(yè)起步的原點?

  行業(yè)提速的新變量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簡單回顧下服務機器人的行業(yè)現狀。

  2017年還是機器人市場融資遍地開花的一年,2018年國內服務機器人行業(yè)中B輪階段中后期的融資只有10輪,2019年的資本市場繼續(xù)降溫,僅有優(yōu)地科技、云跡科技、節(jié)卡機器人、優(yōu)必選科技、深蘭科技等少數企業(yè)完成了B輪以后的融資。

  資本市場從狂熱轉向冷靜,與無人配送領域的兩個現實問題不無關系。

  一個是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局限性。

  無人配送本質上屬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分支應用場景,但2019年并沒有等來自動駕駛汽車的規(guī);涞,而是多家車企將量產的時間節(jié)點向后推遲,使得資本市場從盲目追捧回歸理性思考,癥結恰恰在于技術的不成熟。

  無人配送機器人也不例外。正如前面提到的亞馬遜Scout,2019年夏天在加州歐文地區(qū)擴大了測試范圍,這一區(qū)域的用戶在亞馬遜下單后,就有機會體驗到機器人送貨,可由于Scout無法爬上臺階,還需要人類監(jiān)管員把貨品取出交到用戶手中。所謂的無人配送,還需要加一個引號。

  不過這不是唱衰無人配送的理由,在特定場景中并不缺少落地的機會。以服務機器人在樓宇、酒店、KTV等場景的應用為例,優(yōu)地科技等玩家通過在電梯物聯(lián)、5G等層面的技術積累同樣撬開了市場,道路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并非無人配送落地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諸多半封閉式的居民小區(qū),也可以通過改造基礎設施的形式實現無人配送。

  另一個問題則是商業(yè)模式上的制約。

  當下服務機器人的盈利模式以租賃為主,也就出現了兩筆經濟賬:從機器人服務商的角度來看,租賃模式毛利高但營收增速慢,屬于典型的“高收低租”;對于快遞公司或生活服務平臺而言,倘若機器人的配送成本高于人力、時效性不及人工,處于商業(yè)的考量自然會偏向于后者。

  在兩筆經濟賬的制約下,無人配送還需要長期的市場教育。某種程度上說,肺炎疫情激發(fā)出的無人配送需求,為服務機器人行業(yè)帶來了新的變量。畢竟2003年的電商平臺在商品品類、物流速度、售后服務等方面的體驗遠不如商場購物,正是非典疫情為電商平臺制造了培養(yǎng)用戶習慣的時間窗口。

  一個理想的設想:新型肺炎所折射出的市場痛點,勢必會迫使資本市場和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無人配送的前景和社會價值,通過資本的全方位接入和政策上的紅利,加快無人配送的技術迭代和商業(yè)落地,繼而重現電商行業(yè)的崛起路徑。

  當然,設想成立的前提是無人配送產業(yè)鏈中的玩家們,還需要在用戶體驗上制造出更多的驚喜,讓疫情對商業(yè)模式變革從變量成為定量。

  結語

  可以判定的是,即便沒有新型肺炎疫情的出現,無人配送也將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一組簡單的數據對比:十年前一個萬人大型社區(qū)僅需要2-3名快遞員,如今這樣的社區(qū)卻需要20名以上的快遞員。何況十年前的配送需求大多集中在電商購物,而今外賣、買菜、跑腿等配送服務越來越高頻,服務密度的持續(xù)擴大,注定會讓平臺方進一步提升服務的效率,無人配送可以說是終極的選擇。

  只不過今天以一種不愿意看到的方式,加速了這一趨勢的到來。

  來源: 投中網 Alter

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無人配送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備13037369號-2 紅商網REDSH.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