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與拼多多聯(lián)合是大勢所趨
這么多年來,天貓和京東一直是雙11的兩大主角,唯品會、蘇寧、國美等電商平臺更多只是陪襯的配角。由于天貓的logo是一只貓、京東的logo是一條狗,所以雙11電商大戰(zhàn)又被戲稱為貓狗大戰(zhàn)。
可是隨著拼多多的異軍突起,并且在活躍用戶數(shù)量、季度GMV、總市值等多項關鍵指標上全面超越京東之后,今年的雙11大戰(zhàn)不再是天貓和京東之間的兩強對決,而是天貓、拼多多、京東三方的“三腳督”。
自古以來,弱者要想在三國鼎立的格局中生存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聯(lián)合另外一個弱者共同對抗唯一的強者,否則的話很快就會遭遇唇亡齒寒的下場。所以京東和拼多多之間雖然互相看不順眼,但是根本的利益促使他們最終一定要走向聯(lián)合。
首先從核心利益方面來講,京東的主要客戶群體是大城市里的中產(chǎn)階層,而拼多多的主要客戶群體是小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的平民階層,所以他們之間并不存在核心利益的沖突。反倒是天貓和淘寶的用戶群體廣泛覆蓋了各個消費階層,所以跟京東和拼多多都存在核心利益沖突,因此京東和拼多多聯(lián)合起來夾擊阿里更符合他們兩者的共同利益。
其次從超越取代方面來講,拼多多超越京東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更多只是排名上的超越,實際上并不會對京東的實際經(jīng)營產(chǎn)生多大的沖擊,這就跟中國GDP超越德國并不會對德國經(jīng)濟產(chǎn)生實質(zhì)性影響一個道理。因為雙方并沒有實質(zhì)利益上的沖突,所以明智的決策者都不會為了爭奪一個虛名而去損壞實質(zhì)的利益。
正是由于京東和拼多多之間合則兩利、分則兩弊,所以理智的思路會促使他們最終走到一起,共同對付阿里。
電商貓狗大戰(zhàn)演變成群鵝啄貓
這一次促使京東和拼多多走到一起的是關于“二選一”的司法訴訟,這個官司原本是由京東起訴天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向其索賠10億元。后來拼多多和唯品會又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一起起訴天貓。
至此,騰訊系的京東、拼多多、唯品會三大電商平臺終于首次站到同一條戰(zhàn)線上,共同向阿里開火,第二次電商大戰(zhàn)可以說是正式打響,以往持續(xù)了多年的貓狗單挑終于演變成了群鵝啄貓。
根據(jù)相關訴訟材料顯示,今年9月12日,京東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請,請求通知唯品會、拼多多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9月26日,唯品會及拼多多又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遞交申請,請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訴訟。
這份訴訟材料是等到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公布了案件管轄權異議裁定書之后才被公諸于眾的。
京東在訴訟中表示,2013年以來,天貓不斷以“簽訂獨家協(xié)議”、“獨家合作”等方式,要求在天貓商城開設店鋪的服飾、家居等眾多品牌商家不得在原告運營的京東商城參加618、雙11等促銷活動、不得在京東商城開設店鋪進行經(jīng)營,甚至只能在天貓商城一個平臺開設店鋪進行經(jīng)營。
對此,阿里方面并不認同。先是10月14日由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透過微博向外界公開喊話,稱二選一是一個偽命題,其本身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并抨擊某些企業(yè)在利用“二選一”話題進行無底線無休止炒作。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京東 阿里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