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阿里菜鳥ET實驗室主任張春暉對媒體表示,末端場景的低速物流機器人和無人倉落地可能就在這二年,之前,美團CEO王興參加某論壇時發(fā)言,說已經(jīng)申請60項專利,19年將規(guī);褂脽o人車夜間送貨。
僅算餓了么外賣訂單,如果無人車為每個訂單節(jié)省3元配送成本,那么每天能節(jié)省數(shù)千萬元,每年節(jié)省數(shù)百億元。如果淘寶天貓、京東、美團、盒馬鮮生等都普遍使用無人車配送,那么每年節(jié)省費用會是千億級別。
無人配送車價值無限,很有可能達達促進超市快送發(fā)展,甚至改變整個零售格局,本文預估分析無人配送車對零售行業(yè)帶來的影響。
無人配送車普及過程
有人認為,無人車不能搭乘電梯,可能會被人為攻擊,所以無法代替配送員,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開始階段,無人車只部分代替配送員,送貨入戶的工作仍然交給配送員完成。在安全方面,無人車可重一些,結實一些,裝上攝像頭和語音功能,防止被人為損壞,無人車只在半徑3公里的小范圍行駛,有問題,維保人員也能很快趕到解決。
無人車開始階段在一些封閉和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使用,比如在校園使用,在夜間使用,從簡單的場景到復雜場景進化。Facebook是從校園發(fā)展起來的,特定場景使用特定工具,可能會形成新的商業(yè)模式,而不僅是舊模式采用新配送工具,所以,老張聊零售認為,創(chuàng)業(yè)者可根據(jù)無人車,校園場景和夜間場景,去重構APP工具,供應鏈,配送條件,也許其形成的商業(yè)模式能走出新路。
無人車能夠支持的新模式是什么,有很多可能,比如無人售貨車,無人售貨車是無人車與自助售貨機的結合,消費者用APP召喚售貨車,從顧客到自助售貨機購物,變成自助售貨車行駛到顧客指定地點,貨物就在售貨機上,顧客可在售貨車行駛途中時,在APP上選購商品,售貨車到后,取走商品就好,這里可以應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無人收銀技術,不同售貨車有不同品類商品,能滿足消費者多場景日常需求。
從成本變化看變革
據(jù)老張聊零售所知,美團(餓了么)外賣每單履單成本大概11元左右,配送員平均每天配送25-35單,配送員每單得6-9元。
如果無人車價值8萬元,5年分攤,每天分攤成本43元,如果無人車每月運維及能耗成本2000元,則無人車每天綜合成本110元。
外賣訂單與商超訂單的成本組成不同,外賣訂單有取貨成本,商超訂單有揀貨打包成本,商超訂單每單有多件商品,打包揀貨成本并不低,無人車不能節(jié)省揀貨打包成本,也不能節(jié)省入戶送達成本,另外要考慮無人車本身的綜合成本。
綜上所述,老張聊零售預估,無人車能為每單節(jié)省3-6元配送成本。無人車如果普及,履單成本會從11元下降到5-8元,目前外賣基本收取3-7元運費,無人車普及,外賣平臺有足夠空間取消運費,會大大推動單量,吸引餐飲企業(yè)更重視線上。
如果商超快送訂單履單成本也是11元,考慮到各種成本,不收運費的情況下,客單價必須超過70元(毛利率20%),才能盈虧平衡。無人配送車普及后,履單成本降低到7元,客單價50元就能盈虧平衡。
考慮到剛需特性,無人車對商超訂單的推動力應該大于外賣,由于履單成本高,目前傳統(tǒng)超市直接做線上訂單比較困難,履單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傳統(tǒng)超市做大線上訂單。
無人車也可以用于淘寶和京東訂單的配送,遠距離配送有中轉(zhuǎn)和分揀過程,無人車只能用于站點最后一公里配送,傳統(tǒng)B2C和C2C訂單,配送員每次出發(fā)帶多個訂單(三輪車,面包車),三通一達快遞的配送員每單只有1-3元的提成,所以,老張聊零售認為,無人車對于傳統(tǒng)電商平臺價值較小,其最適合的場景還是外賣和超市快送。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