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橋店,盒馬的第一家門店,這家店當年開業(yè)時的火爆場面,至今仍是零售界的一個傳說。店內是排隊吃帝王蟹的,店外是忙著換名片的,許海玲就是門外的這一撥。
2016年年初,盒馬首家門店開張迎客,很快,這家店就以“聽說了嗎,上海開了家特火的生鮮超市”的方式,傳到全國各地的從業(yè)者耳朵里,慕名前往盒馬參觀、尋找商機的供應商越來越多。
此后,北京開店、寧波開店,隨著盒馬的逐步擴張,除支付寶之外,很多白領開始在手機里安裝一款叫做“盒馬”的App。
如果說“排隊堂食海鮮”幫盒馬通過口碑式營銷培育了首批用戶,那么,真正讓盒馬獲得更廣泛影響力和流量的,是“去盒馬買菜”。
送到家中的盒馬“日日鮮”蔬菜,包裝袋背后會印有供應商的名字。“北京槐香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許海玲就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是一家有自有生產基地的蔬果種植公司。
許海玲聽說盒馬的時間并不算早,但她第一時間就飛到了上海。2016年12月,許海見到了盒馬的蔬菜采購人員,彼時,盒馬已經開始謀劃北京的門店。在講完盒馬日日鮮的模式設想后,采購問許海玲:“許姐,你能做嗎。” 許海玲當機立斷的說:“可以,我來做。”
至今,許海玲的公司已經成為盒馬蔬菜自有品牌日日鮮在北京最大的供應商,供應著日日鮮約80%的葉菜。
從按斤賣菜到按份賣菜
在距離北京市區(qū)約40公里的順義區(qū),這里聚集了幾個蔬菜種植的大鎮(zhèn),以葉菜種植為主。
鈦媒體在位于北務鎮(zhèn)的小珠寶村找到了“日日鮮”供應商的種植基地。2018年,槐香農業(yè)從一家做有機種植的公司手里接下了這里的一大半農田,在這片一百多畝的農田上,三十個溫室與大棚交錯排列,目前,盒馬在北京十幾家門店的大部分日日鮮蔬菜都出產自這里。
鈦媒體到達基地的時間是下午四點多,這個時候負責包裝的工人們已經基本完成了蔬菜的分揀、稱重和打包工作準備下班。打包好的蔬菜被放進一個個大筐里,存放在冷藏倉庫里,在大約下午五點的時候,它們被路續(xù)裝車發(fā)往盒馬的十幾家門店。
日日鮮是盒馬在2017年8月推出的蔬菜自有品牌,在每家盒馬門店都可以看到這些裝在保鮮袋里、克數(shù)相同的蔬菜,目前盒馬大部分的葉菜都是由日日鮮供應。日日鮮每天會用標著不同顏色的包裝區(qū)分從周一到周日7個日期的蔬菜 ,每一份蔬菜的克重在兩三百克左右,剛好炒一盤菜的量。
“只售一日”是盒馬對于日日鮮的定位,對于當天沒有賣完的日日鮮蔬菜,盒馬會采取下架處理。而在價格上,日日鮮的蔬菜雖然略貴于菜市場,但卻基本和一些采取蔬菜散賣的傳統(tǒng)超市價格持平,而且品質明顯優(yōu)于這些散稱菜。
在生產基地打包好的蔬菜
在很多人看來,將蔬菜標準化售賣是提高了成本,但事實上,這恰恰是盒馬能夠做低價格的原因。
如今的很多老牌商超,已然成了大爺大媽們的天下,搬個馬扎坐菜堆旁挑菜已不算什么稀罕事。在大爺大媽們的一番挑撿后,到晚上,能留給上班族們的,基本只剩些殘枝爛葉了。
而打折出售也不見得能讓上班族們買單,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寧愿花更多的錢去獲得更高品質的菜,這也成為一些老牌商超慢慢在年輕人中失寵的原因。
此外,被大爺大媽的擇下的殘枝爛葉,也成為超市一筆巨大的不可控損耗。日日鮮對此的思考是,幫消費者把不好的菜擇掉,然后標準化按份售賣,通過把損耗前置,來控制損耗,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我們擇完顧客就不用挑了,顧客擇的話,只要是不符合他心里需求的,他都會覺得不好都會擇掉,這個過程中損耗是巨大的,但我們去操作是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的,我們精挑細選完了以后,顧客來了不用挑,挨個拿就行了,幾乎沒有損耗,所以我們毛利是從這兒掙出來的。”盒馬蔬菜采購員小A這樣向鈦媒體表示。
同時,標準化后的蔬菜也更便于盒馬統(tǒng)計庫存。以往超市按斤售賣的方式,是對蔬菜的庫存進行大概的估算,每周進行盤點,在這種模式下,補貨只能依靠經驗,對于蔬菜的新鮮度也很難把控。
比如,賣場一次采購一百斤白菜,上架到前臺白菜會有一定比例的失水減重和腐壞造成的耗損,此外還會在消費者的挑選中耗損一部分,加上這些白菜又是按斤售賣,所以賣場無法直觀的知道到底損壞了多少、賣出了多少、什么時候該補貨,只能依靠工作人員的經驗來判斷什么時候下架,大概補多少貨。
而盒馬的蔬菜都是標準克重、按份售賣,庫存是全部打通的,前臺庫存不足時后臺會報警,店員就會隨時進行補貨。由于每天的庫存都是被數(shù)據(jù)化的,所以就可以依據(jù)過去一段時間的銷售情況來判斷之后的采購數(shù)量。
從跟農戶收菜到自建基地
不過,只在銷售端進行標準化還遠遠不夠,生產端的標準化跟不上,這條路也難走長久。從去年只有5家門店到今年的十幾家門店,盒馬的體量不斷擴大,蔬菜需求量的不斷增加,著讓自建生產基地成為可能。
拿日日鮮目前最大的供應商槐香農業(yè)來說,一開始,槐香農業(yè)是通過從農戶手里收菜的方式來向日日鮮供貨,但這種方式不管是從標準化的操作上還是采購的價格上,都很難把控。從各個農戶手里收來的菜長短粗細各不相同,這就給標準化帶來了很大難度,同時,農戶們每天都跟著各地的市場價變來變去,這也讓許海玲感到很痛苦。
“就像這兩天蓋菜多了,我跟盒馬說我可以做活動,因為我做活動我是能保本的,但要是農戶,他是不會因為你要做活動而讓你壓價的,他肯定要按照市場的價格走。”許海玲說道。
共2頁 [1] [2] 下一頁
雙11帶動線下商超:盒馬鮮生銷售增兩成 歐尚單日客流翻兩倍
盒馬鮮生回應“用爛蘋果榨汁”:已下架 購買者可退款
盒馬鮮生帶著大海鮮和機器人餐廳來了首屆進博會
盒馬鮮生湖南首店落戶長沙 無錫店12月開業(yè)
盒馬鮮生于山東開首家店鋪 計劃12月開業(yè)
搜索更多: 盒馬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