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截止到去年,線上銷售渠道的占比才達到9%,線上渠道有限的貢獻量,使得線上占有率對于目前的奢侈品行業(yè)大盤來說,還處于一種“不痛不癢”的狀態(tài)。
穩(wěn)定的銷售業(yè)績與亞太地區(qū)的高增長量都為Gucci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免去了不少后顧之憂。這樣看來Gucci的囂張似乎也就有理有據(jù)了。
與阿里、京東的“舊怨”
Gucci炮轟阿里京東,這樣的針鋒相對,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4年,開云集團旗下一眾奢侈品Gucci、Yves Saint Laurent、Bottega Veneta在美國向阿里巴巴及其平臺14個商家提起訴訟,稱阿里巴巴故意包庇售假商家在全球各地出售非法商品。
不過在兩周后,Gucci等品牌便快速撤銷了對阿里巴巴的控訴,并且與阿里巴巴發(fā)布聯(lián)合聲明稱:各方已經(jīng)同意精誠合作以進一步減少對開云旗下品牌的仿造活動。
可還不到一年的時間,Gucci等品牌再次對阿里巴巴提起訴訟,稱阿里旗下的電商平臺為制假者提供售假平臺,并為他們提供在線營銷、信用卡操作、金融和貨運服務。
這次的訴訟結(jié)果依舊無果而終,法院就Gucci及開云集團旗下一眾奢侈品牌對阿里巴巴的售假訴訟一案做出了Gucci等品牌敗訴的判決,原因是Gucci美國公司提供的證據(jù)不足,無法判定阿里巴巴及相關涉嫌售假中國商家存在欺詐行為。
去年8月,法制晚報的一篇《京東自營Gucci到手成“Gucc”,客服堅稱是正品卻默默下架》文章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
當事人馮先生從京東商城Gucci直營店花1859.67元購買了一款Gucci眼鏡。三天后收到貨拆開一看,眼鏡左腿Gucci的英文縮寫只有四個字母(gucc)少個“i”。
馮先生微博舉報后,京東方面就聯(lián)系了他,至于為什么眼鏡上gucci的英文縮寫會少一個i,客服沒有做解釋,只是強調(diào)“京東承諾所售商品為正品”,還一直勸馮先生將眼鏡退回,會給一個滿意的處理結(jié)果。
舉報后不久,再打開這款眼鏡在京東商城的頁面,顯示該商品已經(jīng)下架了。
針對假貨問題,阿里、京東也不是沒有對策,這幾年阿里、京東一直在凈化平臺,阿里的“滿天星”計劃;京東的“安心購”體系,都在打擊假貨的問題上做著努力,客觀的來說,假貨問題依然存在,但假貨問題也不是僅僅靠渠道商一方之力就能解決的。
阿里、京東,火拼奢侈品
本以為這次的炮轟事件,處于被動位置的阿里、京東只能“啞巴吃黃連”了,現(xiàn)在看來局面似乎有了轉(zhuǎn)機。
YNAP旗下囊括了近1000個奢侈品品牌、設計師品牌和美妝品牌。除了Net-A-Porter和Mr Porter,其旗下還有Yoox和THE OUTNET等奢侈品電商。YNAP在今年5月發(fā)布的第一季度業(yè)績報告中顯示,其銷售額同比增長0.5%至5.18億歐元。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阿里與YNAP成立合資公司,意味著阿里展開了更深一步的奢侈品行業(yè)布局,豐富的品牌線、銷售渠道和出色的業(yè)績都表明了YNAP在奢侈品電商界的地位。
至此,阿里與京東的奢侈品業(yè)務也形成了對立的局面,阿里和YNAP成立的的合資公司與京東斥資3.97億美元入股的時尚購物平臺Farfetch;阿里的奢侈品虛擬頻道Luxury Pavilion與京東的奢侈品平臺TOPLIFE。
阿里為了適應奢侈品的高端品位,Luxury Pavilion并不是每一位天貓用戶都能看得到, 只有被天貓平臺挑中的88超級會員和奢侈品消費者,才能看到這個頻道的入口,并進行消費。
京東配合頻道建設,京東投資興建了奢侈品倉;開通了航空運輸專線和京尊達白手套服務;聯(lián)手唯品會、美麗聯(lián)合集團;成立時尚科技研究院。通過這些手段來爭奪奢侈品品牌入駐。
其實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都在積極的做著有關奢侈品的行業(yè)布局,以打破品牌選擇渠道的被動局面。除了瓜分誘人的奢侈品蛋糕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入奢侈品頻道給自己的電商平臺融入高端元素,以更多元化的視角來吸引消費者,布局者的計劃和盤算永遠比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本身要更深遠。
來源: 虎嗅-劉姍姍
共2頁 上一頁 [1] [2]
阿里巴巴聯(lián)手Yoox Net-a-Porter 開啟奢侈品電商大戰(zhàn)
奢侈品電商大戰(zhàn)爆發(fā) 阿里“拿下”Net-a-Porter
阿里巴巴和奢侈品電商YNAP成立合資公司
流血上市后 奢侈品電商Farfetch再度破發(fā)
賽道加碼 奢侈品電商還會再“奢侈”嗎?
搜索更多: 奢侈品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