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主要是靠門店引流,盒馬鮮生是會員制商店,APP與門店完全打通,使用APP可以在門店內(nèi)多個位置付款,APP上的很多優(yōu)惠券也能在門店使用,門店的所有商品信息都能在APP上查詢到,收銀線的自助收銀機只支持APP支付,盒馬只有很少的人工收銀機,這一切讓來盒馬消費的顧客基本都會安裝APP。
還記得上文介紹地推拉新費用嗎,盒馬鮮生靠門店引流,大大降低了拉新費用。多點和永輝生活由于建立在傳統(tǒng)的超市門店基礎(chǔ)之上,不得不顧及不會使用APP的顧客,而盒馬鮮生的定位就是新零售新消費,所以其引流能力更強。
▎平臺引流
餓了么與美團外賣有大量購買外賣的會員,他們的APP上有商超頻道,餓了么與美團有時會向外賣用戶發(fā)商超優(yōu)惠券,通過這些方式,把外賣會員發(fā)展成超市快送會員。一般習(xí)慣外賣的用戶,對商超快送接受度也比較高,美團外賣的宣傳語已經(jīng)是“美團外賣,送啥都快”,已經(jīng)不限于外賣。
京東在京東商城APP首頁導(dǎo)航入口有京東到家,搜索一些超市商品,比如搜索“香蕉”,在商品展示頁面,第4個商品就是京東到家的商品,會標注一小時達。京東到家已經(jīng)與達達合并,京東集團持有新達達47%股權(quán),京東商城APP與京東到家的支持并不恒定,有一段時間京東主推生鮮頻道,在京東商城APP上沒有京東到家的入口。
盒馬鮮生接入了手機淘寶,手淘是電商第一APP,手淘APP在首頁黃金位置開通淘鮮達板塊,用此入口為超市快送引流。
對用戶來說,手淘內(nèi)的淘鮮達可以看做手機淘寶與線下超市鏈接的入口,主打1小時快速送達,用戶只有在超市快送能覆蓋的區(qū)域才能看到此入口。接入淘鮮達的不止盒馬鮮生,阿里系的其它超市,比如大潤發(fā)、新華都、三江購物等也接入了淘鮮達。
目前阿里已經(jīng)全資收購餓了么,手淘和口碑上的外賣對接的就是餓了么。未來,餓了么、口碑、支付寶、手淘APP、淘鮮達和盒馬鮮生之間可能產(chǎn)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可能會有一些新玩法。
互聯(lián)網(wǎng)項目有個基本邏輯叫“高頻吃低頻”,從以上平臺引流手段就可看出,大平臺為什么能越來越大,因為平臺引流方式,流量成本遠低于地推等購買流量的方式。
▎劍走邊鋒
所謂劍走邊鋒的流量獲取方式,每日優(yōu)鮮是代表,每日優(yōu)鮮前期主推滿99減80的新人券,商品用券價格大概比不用券價格高2倍,通過噱頭營銷的方式吸引新客嘗試購物,只要新客下載APP,就有了沉沒成本,就可能完成下單過程,每日優(yōu)鮮會通過短信轟炸發(fā)券方式吸引流量,激活會員,一些消費者反映,無法取消短信。
微商與拼多多為什么崛起,為什么飽受病詬,也和其流量獲取方式有關(guān)。筆者也構(gòu)想過一些劍走邊鋒的流量獲取方式,會在超市快送系列后續(xù)文章介紹給大家,敬請關(guān)注。
2018年的餐飲市場規(guī)模已近4萬億元,在線化、數(shù)據(jù)化、模式化、品牌化、零售化是新餐飲時代的五大特征,其中零售化趨勢最為突出。如海底撈的燒烤嘗試,西貝的超級肉夾饃,星巴克的外賣實踐等,都顯示出餐飲巨頭們在探索零售化想象力邊界上已不遺余力。
作者: 張陳勇 來源: 億邦動力網(wǎng) 共2頁 上一頁 [1] [2] 從盈利角度解析超市快送新零售模式 超市快送系列:生鮮快消為什么必然走向快送之路 超市快送系列:解析多點-超市快送單店賦能模式能走通嗎? 超市快送系列:盤點超市快送玩家、模式與歷程 為什么寫超市快送?它的價值不止有兩個部分這么簡單 搜索更多: 超市快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