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大眾點評,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更像是一家網紅餐廳。
一張張三文魚刺身、龍蝦、小火鍋的照片,評論里寫著帶家人和閨蜜來“拔草”、點評的都是食物的性價比和口味。
北京、上海從來不缺乏需要排隊好幾個小時才能吃上的餐廳,但是這一家不太一樣。
“我們早上 10 點鐘剛開門就來了,等了 50 分鐘左右,這會兒就吃上了。”7 月一個工作日中午 11 點,我們在盒馬鮮生北京十里堡店的就餐區(qū)見到了一對夫婦,他們面前的餐桌上是盒馬鮮生的招牌菜,波士頓龍蝦。
之所以特地掐著點趕到,是因為他們有過為了一份龍蝦等上三個多小時的經歷。

海鮮水產區(qū),挑好稱重之后,排隊加工
這里的海鮮加工檔口也需要排隊拿號,這里的海鮮幾乎比海鮮市場便宜一半,現(xiàn)做就是加上二三十元的加工費。
但是盒馬的后廚承載能力有限,從排隊拿號開始到吃上,經常得兩三個小時。
工作日下午四點,幾位女士終于等來了兩個小時前下單的焗龍蝦,在他們的桌上還有已經吃完的基圍蝦、壽司、果汁等。
“人太多了,中午 11 點到,排了一個半小時才拿到號下單,再等到現(xiàn)在才吃到。”其中一位邊剝蝦邊告訴我們,“這次來就是體驗一下。”

帝王蟹、波士頓龍蝦等是盒馬招牌的生鮮商品
到了飯點,即使你不去熱門的海鮮檔口排隊,也可能端著一盤子吃的,找不到位置坐下。
至于超市食物的味道,從點評來看,用戶提到更多的也還是價格低而不是口味好。
不過很明顯,盒馬鮮生也沒打算讓人把這里當餐廳。
作為一年多來開的第 13 家店,它的就餐面積還是和一開始的一樣,只占總面積的 1/3。從等待情況來看,新店的后廚規(guī)模也沒太大變化。

就餐區(qū)
最終,它還是希望你在體驗了口味、逛習慣了,開始信任這里的生鮮商品之后,習慣在家下單。
從體驗上看,盒馬和傳統(tǒng)超市有許多不一樣
Celia 是河北的一名大學生,7 月學校剛放假,她就來到了北京大成路的一家超市做暑期兼職。
超市正式開業(yè)前一周開始,她的工作就是給路過的居民推廣、介紹即將開業(yè)的超市,更重要的是,請他們下載超市的手機應用。
超市在一家百貨商場的地下一層,在百貨商場的門口也能搜到超市的免費 Wifi,Celia 的工作在內部稱作“小蜜蜂”。
第一次走進盒馬鮮生所在的商場,“小蜜蜂”是你會遇上的第一個工作人員,因為這家超市唯一接受的付款方式,就是在盒馬鮮生的應用里,綁定支付寶賬戶,在超市收銀機上掃碼結賬。

應用首頁
雖然現(xiàn)在走進大大小小的超市,拿出手機付錢并不是新鮮事,店員也會引導你關注超市的官方賬號,從微信上注冊成會員。但是完全沒法用現(xiàn)金結賬的商店,也沒有那么常見。
不同于傳統(tǒng)超市要求你結完賬走出超市之前都不要拆封商品,在盒馬店內一邊逛、一邊就能結賬,這有些像電商,買完還能接著逛,而不是非得最后一起結算。
點評里最常見的海鮮水產檔口只是一小部分,盒馬鮮生超市里還有小火鍋、碳烤牛排、原麥山丘、貢茶、果汁、自選沙拉等聯(lián)營餐飲。每個聯(lián)營商家的收銀機都是超市統(tǒng)一的,拿著掃碼槍的店員在做奶茶、烤牛排的同時,也能為你結算全場的商品。
共4頁 [1] [2] [3] [4] 下一頁
生鮮電商有1%可以盈利 但船票已派發(fā)完畢
華冠超市重裝后生鮮占四成 在冒進還是升級?
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 沖擊美國食品生鮮零售模式?
易果獲阿里投資背后:獨立生鮮B2C時代已經過去
易果又拿了阿里3個億 另外14家生鮮電商卻已倒閉
搜索更多: 生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