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國家統(tǒng)計局將公布5月居民消費價格(CPI)整體情況,截止目前,已有多家機構對此作出預測。分析普遍認為,盡管蔬菜、豬肉等價格仍處下跌通道,但跌幅相對收窄,由此判斷5月CPI有望小幅回暖,漲幅在1.5%-1.7%之間。據了解,今年2月以來由于氣候適宜、供應充足,我國食品價格持續(xù)走低,是拉低CPI漲幅的重要因素,但隨著翹尾因素集聚,這一情況或在6月得到好轉。
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5月22-28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指數比前一周下降0.6%,30種蔬菜平均價格比前一周下降3.6%。此外,肉類價格穩(wěn)中有降,其中豬肉價格下降0.6%,牛肉價格與前一周持平,羊肉價格下降0.6%。國泰君安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5月食品價格繼續(xù)季節(jié)性回落,但蔬菜拖累減弱,下滑程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收窄。與此同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回落程度亦較去年同期收窄,主因是去年同期蔬菜大幅下降,豬肉價格環(huán)比略有上漲,此外,PPI向CPI傳導以及油價上調帶動非食品價格上漲,預計5月CPI同比漲幅將回升至1.7%。
興業(y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表示,食品方面,去年5月開始的“倒春寒”影響基本結束,今年5月高頻食品價格同比回升;非食品方面,最近幾個月非食品CPI走勢偏強,5月可能延續(xù)這一走勢,初步預計5月CPI同比回升幅度偏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指出,5月CPI翹尾因素將從4月的0.56%回升至1.02%,由此初步判斷5月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4%-1.6%左右。“本輪以豬肉及雞蛋為代表的食品價格持續(xù)走低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連平表示,表層的原因是短期內供求失衡,而深層次的原因則可能是居民消費升級導致的消費結構變化及經濟下行期總需求的不足。連平進一步預測,年內CPI將呈現中間高、兩頭低的走勢,不會有明顯的通脹壓力,“近期,扣除食品、能源因素后的核心CPI并沒有出現下降,反而略有抬升,根源在于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及經濟結構轉型導致的服務類產品價格攀升,這種結構性變化又將對CPI形成支撐,使得年內CPI不會明顯回落”。
還有業(yè)內分析認為,就5月食品價格看,估算各品種的環(huán)比價格漲少跌多,跌幅較大的品種主要是蔬菜、豬肉和雞蛋價格,而就5月工業(yè)品出廠價格而言,鋼鐵價格有所上漲,鐵礦石和化工產品的跌幅均較大。此外,庫存周期疊加供給側改革,是2016年以來PPI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但從今年情況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仍在繼續(xù),但力度顯然不如去年;庫存周期的見頂回落,決定著今年經濟增速前高后低,這意味著PPI價格的回落是明確和可以預期的。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張暢)
機構預測5月CPI環(huán)比或現下滑 食品價格持續(xù)走低 全國蔬菜價格創(chuàng)近六年來最低水平 菜價繼續(xù)下滑或拖累CPI增速 CPI、PPI“剪刀差”進一步收窄 物價水平總體平穩(wěn) 中國4月CPI同比漲1.2%重回“1時代” 雞蛋價格創(chuàng)下近十年新低 4月CPI漲幅或重返1時代 搜索更多: C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