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單體藥店藥品的零售價格,而大型連鎖藥店的溢價能力就高很多,可以直接從廠家拿貨。同樣的藥,便宜很多。
此外,沈立軍不得不承認,消費者更愿意相信大品牌。
除了價格和品牌,第三方醫(yī)藥服務平臺麥斯康萊創(chuàng)始人史立臣還指出,大連鎖的管理也很正規(guī),“表面上看管理成本高一些,但管理效率也高,而且分攤到每個店面的管理成本也就沒那么高了。”他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
這一點得到了加盟藥店店主王海麗(化名)的證實。
三年前,王海麗在天津市津南區(qū)開了某大型連鎖藥店的加盟店。加盟費一次性收取,之后每年要交管理費,“藥品總部直接配送,所有入職員工總部都負責培訓,藥店有一個統(tǒng)一的管理銷售軟件也來自于總部,你只需要在店里賣藥就行了。”王海麗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 今年年初,她已經開了第二家店。
前景堪憂
沈立軍用“費時費力還不好賺錢”來形容開單體藥店的經歷,而他的店也只是眾多艱難度日單體藥店中的一個縮影。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過去幾年的數(shù)據顯示,我國單體藥店數(shù)量由2011年的近28萬家下降到2015年的24萬余家。簡言之,四年時間單體藥店減少4萬家。
另一番景象則是,藥品零售企業(yè)的連鎖率從2011年的34.62%增加到2015年的45.73%。 大型連鎖藥店的大規(guī)模擴張讓單體藥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2014、2015這兩年,是大型連鎖藥店跑馬圈地、大量并購的時期,有的用自有資金、有的借助上市融資,結果是很多地理位置好的單體藥店都被收購。”一位業(yè)內人士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單體藥店在數(shù)量上的減少。”
此外,在政策方面,單體藥店似乎也不受青睞。
早在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就發(fā)布了《關于加強互聯(lián)網藥品銷售管理的通知》,單體藥店一律不容許在網上銷售藥品。這就無形中切斷了單體藥店的一條銷售途徑。
而在去年底商務部發(fā)布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中還指出,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yè)。藥品批發(fā)百強企業(yè)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40%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
單體藥店未來的路注定不容易。
“那些目前能撐下去的、有精力的還可想想其他辦法增加利潤,比如找個專家坐診或深入附近社區(qū)提供相關服務等,否則真的就只有不干或者被收購了。”沈立軍說。
新金融記者 劉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中成藥提價零售藥店得利 獨家品種喊漲底氣足 大參林直營藥店陷入售假風波 假藥來源成迷 湯臣倍健梁允超:保藥店渠道拼線上未來 成都醫(yī)保局曝光90家違規(guī)定點零售藥店 藥店增長困難 湯臣倍健欲將實施大單品戰(zhàn)略 搜索更多: 藥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