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來自十八線小城市并在一二線城市上大學及工作的90后妹子,我為什么極少買國產(chǎn)化妝品以及進化妝品專營店,這要從我的護膚觀念養(yǎng)成史開始說起。

從高中起養(yǎng)成護膚觀,本土品牌沒參加?
我想,大部分國內(nèi)90后的護膚觀養(yǎng)成都在15-20歲之間,那時候在超市買了人生中第一支自己專用的洗面奶,或許大部分人都買的是可伶可俐的磨砂款?然后被它的高清潔力弄得刺痛甚至皮膚變薄。
事實上,在上大學以前的人生中,我并不是沒有接觸過化妝品以及專營店,小城市的商圈里有不少以品牌專賣店為主的專營店,在跟著媽媽購物的過程中,我也認識了不少國貨化妝品,并潛移默化地將它們看做大人才用的產(chǎn)品。
直到來到大學所在的一線城市,在受到來自天南地北各種階層的同學的護膚觀念熏陶之后,我終于開始認識到護膚的必要,并且毅然將開啟新世界的第一站選在了與家鄉(xiāng)的專營店氛圍截然不同,并在大城市隨處可見的——屈臣氏。

事實上,作為在信息化時代成長的大學生,我在進屈臣氏之前已經(jīng)通過翻閱各種豆瓣、論壇的護膚帖子,在小本子上記了不少品牌。然而,或許第一次進屈臣氏的學生們,最后的結局大多是被屈臣氏的BA忽悠到提出來一堆自有品牌的產(chǎn)品,然后在之后不斷刷新的品牌意識養(yǎng)成中將它們淘汰掉。

當然,不可否認屈臣氏的BA還是幫助我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護膚體系,但至此之后,我對于品牌、單品甚至護膚步驟等知識的吸收幾乎全部來自:
網(wǎng)上護膚小組的帖子甚至網(wǎng)紅達人的推薦、同學好友的口碑推薦,以及不定期在逛商場時對新品或者新品類的了解。什么,你說電視廣告?我想它說的效果就跟方便面袋上的圖案一樣美好吧?
很顯然,不管是在一線城市的商場認識品牌,還是在屈臣氏中發(fā)現(xiàn)小眾新興品類,或是通過顏值高又多金的網(wǎng)紅種草,我腦海中不斷構建的護膚體系,幾乎全是由外資品牌組成,而國貨護膚,就或多或少地因為主力渠道與年輕人的偏離,以及在營銷層面,通俗的說就是“種草”能力上的缺失,沒有太多參與到我以及許多90后的護膚觀養(yǎng)成中。
而且,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護膚觀構建點的價格以及品牌定位,都在不斷上升。 共2頁 [1] [2] 下一頁 情趣用品商“雙11”戰(zhàn)報:廣東人買得最多 90后成消費主力 白酒企業(yè)突圍年輕人市場 吸引90后不能只靠扮嫩 修正美添白—90后修正微商第一才女佳爺 討好年輕人 潘婷拒絕被90后看成是“媽媽用的牌子” 萬達推出錦華品牌吸引“90后” ,擬2020年擴至160家酒店 搜索更多: 90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