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訊:“標價明明是16元,付款時卻成了40元,你說鬧心不鬧心?”近日,市民小唐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反映她最近在超市購物時遭遇的標價與實價不符的問題。記者調查后發(fā)現,許多市民都有過相同遭遇。
市民小唐與其母親在超市購買了一些商品,其中有一項是波波寵物護毛素,標價為16元/瓶,而付款時收銀條價格為40元/瓶。小唐當時也沒有注意,后來回到家才發(fā)現標價與實價不符。她便再次來到超市交涉,最終超市煺還了多收的錢。超市相關負責人給出的解釋是,價格標簽和收銀條不一致是正常的,由于超市經常進行促銷,促銷活動結束后收銀條來不及調換,就會造成誤差,還有些情況是掃條碼時出現故障等。“大部分消費者在超市購物結完賬后,往往看也不看就把收銀條丟在一邊,不去核對明細價格就付了錢,其實超市在結賬時也有出錯的時候,大意的人很容易多花冤枉錢。這次經歷后我會多留個心眼了,以后購物完一定要核對。”小唐告訴記者。記者調查后發(fā)現,有不少消費者都有過類似的遭遇,近日網友小謝抱怨在某超市購物,商品實際總價為55.9元,而收銀條的總價為57.5元,多收了1.6元。不知是系統(tǒng)錯誤還是其他什么原因。也有市民反映:“和家裡人去超市買東西,經常發(fā)生這類事件,有一次在超市買東西,多算了12元,在這之后,每次去超市結完賬都會再對一下收銀條,發(fā)現有好幾次都多算了錢,大家一定要仔細對照!”
針對這一現象,相關人士表示,隨著物價條碼的廣泛運用,商品的標簽價格與實際價格不符的問題時有發(fā)生,消費者在付款前最好先估算一下所購商品的價格總額,在付款時做到心中有數,一定要核對一下收銀條上收取款項與實際購買的商品是否相符,如果商品數量和價格上有疑問要當場提出,以免事后維權難。 。ㄎ鲗幫韴 實習記者 高揚)
麥德龍超市促銷信息告知不全 被疑價格欺詐 百佳超市陷進退兩難 被冠上壞榜樣頭銜 洋品牌建材超市敗走重慶 本土品牌逆勢崛起 首家轉基因食品銷售專區(qū)現身蘭州超市 天津超市為“兩節(jié)”備貨為平時的5至10倍 搜索更多: 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