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何法院會判決中喬體育商標侵權,還要改商號,停用部分商標?法院難道也在影響中喬體育的聲譽?事實上就是中喬體育自己的商標存在侵權行為,而公司的表述將“鍋”甩到外界,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誤導性。
此外,中喬體育招股書的可讀性也有待提高。如在“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層分析”之“經營成果分析”章節(jié),公司只披露了銷售費用率與同行可比公司的差異,卻沒有披露管理費用率、研發(fā)費用率與同行的對比情況,投資者沒有一個很好的對比和參照。
未給一萬多名員工足項繳納公積金 卻熱衷向關聯方無償“輸血”
招股書顯示,中喬體育頻繁巨額分紅。2019年、2021年和2022年,中公司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4.05億元、3.6億元、4.5億元,合計12.15億元。
中喬體育實際控制人為丁國雄、丁也治夫婦,合計持有公司64.37%的股份。這意味著,公司12.15億元的現金分紅,約7.8億元流進了實控人夫婦的口袋。
但公司有巨額現金分紅,卻沒有給上萬名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喬體育共有員工12,984名,其中參保人數為8,674人,參保率為66.8%,未繳納人數高達4310人;住房公積金繳納員工人數為2,862人,參保率僅22.04%,未繳納人數高達10122人。

來源:招股書
未給成千上萬名員工足項繳納“五險一金”,顯然違法。根據《社會保險法》相關規(guī)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之規(guī)定,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不得逾期繳存或少繳。
中喬體育稱:公司用工情況屬于勞動密集型,較高比例的員工系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很強,部分員工參保意識不強等原因造成了欠繳人數較多的局面。
但是,員工參保意識不強,并不能免除中喬體育的責任和義務。人社部及多個省市的地方人社局都表示,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實行的社會保障制度,用人單位和職工參加社會保險并按時足額繳納社保費用,既是用人單位和職工的合法權利,也是應盡義務,不能根據職工或者用人單位意愿而免除。
更重要的是,很多擬在A股上市的服裝IPO企業(yè)以及上市公司,也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流動人口也很高,但都是高比例繳納社保,如迪柯尼、瑋言服飾、嘉曼服飾等。
近期申報主板IPO的迪柯尼(男裝企業(yè))、瑋言服飾(女裝企業(yè))以及成功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的嘉曼服飾(童裝企業(yè)),為員工繳納社保和住房公積金的人數的占比都超過了90%,遠超中喬體育。
在與同行公司強烈的對比下,中喬體育未給四千多名員工繳納社保,未給一萬多名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欠缺合理性,更不合法,很難符合“合規(guī)經營”的IPO審核條件。
盡管未給一萬多名員工足項繳納“五險一金”,中喬體育卻熱衷向關聯方無償“輸血”。報告期內,中喬體育累計向福建省喬丹體育基金會(下稱“喬丹基金會”)捐贈現金約4099萬元、物資約4747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喬丹基金會是中喬體育出資設立的基金會,也就是關聯方。盡管公益事業(yè)是好事,但公司未給一萬多名員工足項繳納“五險一金”,對外的公益事業(yè)也會遭質疑。
左手大手筆理財右手巨額借貸
招股書顯示,中喬體育預計募資10.6億元,分別用于生產研發(fā)項目和渠道建設項目。
但公司賬面上并“不差錢”,2022年6月末,中喬體育貨幣資金為8.5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9.05億元(主要是理財產品),合計27.62億元,遠超10億元的預計募資。
有意思的是,中喬體育雖然有19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卻同時存在著約14億元的有息負債(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長期借款及應付債券之和)。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中喬體育賬面上超8億元的貨幣資金和19億元的理財產品是否真實,如果真有錢為何還有大額的借貸,增加公司財務負擔?這有待公司給出答案。
來源: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證券 作者:IPO再融資組/秦勉
共2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