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云從科技在科創(chuàng)板IPO注冊獲批。這是中國“AI四小龍”中,繼商湯科技(00020.HK)后的第二家上市企業(yè)。AI企業(yè)面臨的問題都大同小異,云從科技財務狀況表現(xiàn)也不太好,過去3年半共虧損了30.08億元。
據一位硬科技領域的投資人向時代財經分析,雖然云從科技近年來的營業(yè)收入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但由于公司前期研發(fā)、銷售管理等費用投入較大,現(xiàn)階段收入還不能完全覆蓋成本,規(guī)模效應也沒有完全顯現(xiàn)。
“從競爭格局看,云從科技在四小龍中并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還要面對BAT以及?低(002415.SZ)等巨頭的轉型,上市能否為云從科技開啟一扇新的大門?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該投資人說。
3年半累虧超30億元
在國內人工智能行業(yè)里,云從科技被冠以“AI國家隊”稱號。云從科技孵化自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始人周曦畢業(yè)于中科大,獲學士、碩士學位;曾任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所信息所副所長,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于2015年正式創(chuàng)立云從科技。
作為國家新基建發(fā)展的中堅代表,云從科技是首個同時承擔國家發(fā)改委人工智能基礎平臺、應用平臺、工信部芯片平臺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任務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yè)。云從科技投資方中也有不少是來自國家和地方層面的產業(yè)基金。
云從科技雖然帶有濃厚的“國家隊”色彩,但其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云從科技于2020年12月3日正式獲得科創(chuàng)板受理,當年12月31日進入問詢狀態(tài),2021年7月20日IPO申請獲得上會通過。但直到今年4月6日,云從科技IPO注冊才獲批,歷經了16個月的時間。
而阻礙云從科技上市最大的絆腳石就是長期的業(yè)績虧損。招股書顯示,云從科技2018年-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2億元、17.63億元、7.2億元。其中2019年,云從科技虧損擴大主因為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億。
巨額的研發(fā)投入也是導致云從科技虧損的重要原因。2018年-2020年,云從科技研發(fā)費用分別是1.5億元、4.5億元、5.8億元,占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是30.61%、56.25%和76.59%。
進入2021年,公司經營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招股書顯示,云從科技2021年上半年營收4.55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2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了13.14%。
令人關注的還有云從科技的毛利率。云從科技有兩大主營業(yè)務——人機協(xié)同操作系統(tǒng)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根據招股書,2018年-2020年,其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收入占比分別為94%、77%、69%,毛利率分別為18%、23%、28%。而在行業(yè)內,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相關業(yè)務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
這也成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并對其進行問詢。云從科技的解釋是,毛利率低主要是因為公司未自主研發(fā)算力硬件產品,因此相關配套軟硬件產品需向第三方進行采購。外購軟硬件主要為服務器,定價相對市場化,因此毛利率相對較低,進而整體拉低了公司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毛利率水平。
4月7日,時代財經就相關問題向云從科技發(fā)去采訪郵件,但截至發(fā)稿并未得到回復。
250億元估值受質疑
云從科技“血流不止”的財務狀況也讓其此前的高估值備受質疑。自成立以來,云從科技已完成5輪融資,累積融資額已超過53億元。按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計算,其估值超250億元。
2020年5月,云從科技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總額達到18億元,投資方包括中網投、上海國盛集團、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yè)創(chuàng)新基金、工商銀行、海爾金控、信中利資本、工銀亞投等。
從業(yè)務布局層面看,云從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yè)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xiàn)成熟落地應用,尤其是在安防、金融等視覺領域的應用。
2018年-2020年,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分別為4.83億元、7.8億元和7.5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4.75%。
云從科技在招股書中稱,根據目前在手訂單以及對未來業(yè)務的謹慎預測,預計未來5年(2021年-2025年)公司的營業(yè)收入規(guī)模分別為12.01億元、19.10億元、25.42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35.64%;谠茝目萍甲约旱臏y算,其扭虧為盈的預期時間節(jié)點為2025年。

具體數(shù)據預測情況。截圖來源:招股書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云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