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
12月21日收盤后,金龍機電發(fā)布公告稱因商標侵權,美國加州聯(lián)邦法院陪審團判決其全資子公司興科電子或需向sinco公司支付損害賠償1100萬美元,約合近7000萬人民幣。這件事如果放在2015年之前,對于金龍機電或許算不上什么,然而放在今天,無疑是對資金狀況的當頭一棒。
昔日風光無限的蘋果供應商,鼎盛時期盲目高溢價收購擴張而導致的商譽巨坑,眼看就要靠變賣家產填完之時,卻又等來了巨額訴訟。
商譽暴雷之后 靠變賣家產補虧
金龍機電是一家專注于微特驅動電機、振動馬達、觸控顯示的企業(yè),成立于1993年,并于2009年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成為溫州售價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
2015,無疑是金龍機電最風光的日子。憑借蘋果、小米、三星及華為供應商的身份,公司股價節(jié)節(jié)高升,最高時可達到46元,市值達數(shù)百億。
然而,截至1月14日收盤,金龍機電的股價只有6.75元/股,市值僅存54億元。從數(shù)百億市值,到如今僅54億元的市值,金龍機電是怎么把自己玩壞的?
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方面在于對大客戶的依賴性嚴重,另一方面在于公司盲目擴張時期,高溢價收購埋下了商譽巨雷。
2014年,金龍機電憑借其核心產品線性馬達,加入蘋果供應商體系,成為炙手可熱的蘋果概念股。然而,入選蘋果供應商對于眾多國內消費電子廠商來說,是風險與機會并存的,機會主要源于蘋果供應商光環(huán)帶來的訂單激增、利潤翻倍及技術認可,風險則源于蘋果產品技術革新快,源自蘋果的一個技術決策或者更換供應商等決定,都有可能讓昔日輝煌的“果鏈”供應商極速隕落。
在入選蘋果供應商首年,金龍機電便交出了營業(yè)總收入同比增加175%,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增450.84%的優(yōu)秀答卷。
同年,金龍機電也開始大舉擴張,完成了對博一光電、甲艾馬達并購重組,其中對于博一光電收購形成商譽3.55億元,對于甲艾馬達的收購增值額為2.82億元,造成當年商譽激增252倍,為后期計提減值準備埋下巨雷。

或許是樂此不疲收購擴張的原因,2018年金龍機電資金鏈承壓明顯,控股股東金龍集團深陷債務危機,多重因素影響下,蘋果對其信任度直線下降,導致金龍機電訂單驟減,生產管理成本激增。金龍機電對固定資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計提減值準備約7.3億元,對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約5.83億元,合計13.13億元,也因此,金龍機電2018年豪虧24億,徹底跌落神壇。
嚴重依賴大客戶、盲目高溢價擴張等因素影響下,金龍機電已經連續(xù)5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虧損,2016年和2019年,勉強靠著“變賣家產”實現(xiàn)小額盈利。

就在市場普遍認為,2021年金龍機電業(yè)績或將出線轉機之時,巨大的法律風險卻浮出水面。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金龍機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