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說起海底撈,都說拼的是服務,但服務不是無往不勝的。
26年來,海底撈從四川走向全國,一路飛速擴展,最終在香港敲鐘上市,如今市值高達1800億港元。
我認為,無論多成功,這終歸是個流量生意。海底撈雖然開遍海內外,但口味真的一般并無出奇之處,完全是靠服務和飛速擴張撐起來的。
然而,靠服務和擴張門店換取增長有兩個隱患:
一、流量見頂,增長乏力。2019年,海底撈營收265.56億,同比增長56.2%,凈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44%,增速雙雙低于2018年。
一方面,海底撈開的店太多了,2019年門店數(shù)量已達768家,新開了302家門店,增幅達64.8%。中國城市就這么多,開再多總有個頭,流量見頂以后靠什么?

而且新店肯定會對舊店造成分流,海底撈的高翻臺率曾羨煞同行,但去年開始其在一二線城市的翻臺率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這就是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
另一負面,老顧客又覺得無微不至的服務其實有點尷尬,畢竟你想在海底撈安安靜靜的吃頓火鍋太難了。
二、高速擴張背后的亂象。2017年8月,海底撈北京兩家門店被曝后廚亂象。據(jù)《法制晚報》報道,暗訪記者在涉事門店后廚多次發(fā)現(xiàn)老鼠、打掃衛(wèi)生的簸箕與餐具同池清洗,用顧客使用的漏勺掏下水道......
事發(fā)后,海底撈緊急回應,承認報道屬實并致歉?梢钥闯,所謂服務逆天的餐飲神話,同樣有諸多上不了臺面的問題。

本就增長乏力,又遇上疫情暴擊,大家雖然嘴上說長期看好海底撈的未來,但心里都有自己的衡量。
所以,張勇一邊宣布10—15年內退休,一邊用家族信托套現(xiàn)離場,不排除是為撤退打算。
來源:投資家 旗下蔣東文頻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