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商界傳奇大佬被列為失信人!
繼昔日“味精大王”蓮花味精實控人夏建統(tǒng)、金嗓子創(chuàng)始人江佩珍之后,“果汁大王”匯源果汁創(chuàng)始人朱新禮也被列入“老賴”名單。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的一份民事裁定書顯示,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曾于2019年9月20日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chǎn)保全,請求查封、扣押、凍結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銀行存款及其他價值共計人民幣41.03億元財產(chǎn)。

而德源資本背后的有權代表人,正是朱新禮。
此次也是朱新禮自今年以來第四次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以及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而去年,他還以35億身家躋身胡潤百富榜。
當年,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朱新禮敢于做時代的弄潮兒,把一家瀕臨倒閉的小罐頭廠打造成總資產(chǎn)100多億元的“果汁王國”,創(chuàng)造了不可復制的神話……
“怕風險,一輩子成不了大事”
朱新禮的老家在山東沂源縣的一個農(nóng)村,父母和祖上幾輩都是農(nóng)民,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伤麤]有做農(nóng)民的打算。
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成家的朱新禮,是一個只會種地再無其他本事的待業(yè)青年。琢磨了一段時間后,他想到了不需要學歷、也沒技術含量的汽車修理,只用幾天時間就把汽車的性能和構造研究得滾瓜爛熟。
當時正逢改革開放初期,會開車、又懂汽配技術的朱新禮承包了一輛卡車跑運輸,干起了個體戶。到了1983年,他靠跑運輸賺了幾十萬,蓋了房子,買了車,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他人羨慕的目光。
后來村干部改選,村民們一致推選朱新禮做村官,讓他帶著大家發(fā)家致富。為了不枉費大家的苦心,上任后,他請專家、訪名廠,經(jīng)常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甚至沒能在母親臨終前送她最后一程。
好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回報。1986年,在朱新禮的帶動下,全村十多個農(nóng)工商企業(yè)總產(chǎn)值高達千萬元,人均收入更是由兩年前的270元增加到900元。
有了這次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驗,他的想法更大膽了。在聽到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后,他備受鼓勵,毅然辭掉令人羨慕的公家飯碗,想要再次創(chuàng)業(yè)。
以前做村官考察項目時,朱新禮常看見路邊有賣不出去而爛掉的水果堆,果農(nóng)們失望的表情更讓他難忘。如何讓滯銷的水果賣出去呢?
他主動找到縣領導,承包了一個負債1000多萬元、3年沒發(fā)工資的罐頭廠,之后通過“承擔負債, 自主經(jīng)營”的方式完成企業(yè)改制,成為工廠的所有者。
放著好好的村官不當,去給一個快要倒閉的罐頭廠擦屁股,許多人不理解朱新禮的舉動,但他很有信心,要搏一搏!
“企業(yè)家是天生的”,是朱新禮給自己的評價。
1992年,在沒有鮮花和媒體的廠房里,山東淄博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成立。沒人能想到,這里會在未來成為果汁王國。
當時工廠沒錢給買設備,朱新禮就去銀行貸款,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但他不氣餒,想到了“補償貿(mào)易”的辦法,直接到德國的廠家去“借”設備,同時約定好在一定的期限內用商品或勞務作價分期償還。幸好德國廠家好說話,不僅借給他設備,還專門配了一位德國高級工程師。
一年后,匯源的第一批濃縮果汁下線。當時,果汁在國內沒有市場,朱新禮就一個人帶著樣品到德國參加食品展。為了節(jié)省開銷,他每天用煎餅充饑,拿不出錢請翻譯,就讓朋友找來在德留學生幫忙。
他的苦心沒有白費。有德國客戶注意到了他的產(chǎn)品,一下就簽了500萬美元(1美元約合7元人民幣)的訂單。當他帶回這些外文文件時,許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初嘗勝果的朱新禮決定乘勝追擊。他要把事業(yè)做大,要帶著大家和匯源走出大山,“風險肯定有,但怕風險,一輩子也成不了大事。”
1994年,朱新禮帶著員工到北京蓋了新廠房,僅用不到3年的時間就站穩(wěn)了腳跟。此后,他又大展拳腳,在順義建基地,在懷柔建純凈水廠,斥巨資引進15條國際領先的生產(chǎn)線。
可做了這么多事,真正讓匯源果汁出名的還是廣告。
1996年,匯源集團以7000萬元的價格中標1997年央視《新聞聯(lián)播》5秒標版廣告權,成為第一個躋身“黃金播段”的北京企業(yè)?恐@支“天價”廣告,匯源一下子打開了知名度,讓全國觀眾都記住了“喝匯源果汁,走健康之路”。
“企業(yè)要當兒子養(yǎng),當豬賣”
2000年,匯源以23%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果汁行業(yè)老大。不過,朱新禮并不滿足于此,琢磨著要和資本牽手搞大事。
第二年,他找來了當時的資本巨頭德隆集團合作。對方出資5.1億現(xiàn)金持股51%,匯源集團以資產(chǎn)出資持股49%,共同組建了合資公司——北京匯源。
搭上資本的大船之后,匯源便開始在全國各地密集投資建廠,還收購了26個大型果汁生產(chǎn)基地。
但好景只持續(xù)了兩年。2003年,德隆集團突然遭遇資金鏈危機。其看到北京匯源擁有充裕的現(xiàn)金流,就想收購匯源集團所持的49%股份。
朱新禮沒同意。他不僅不想賣自己的股份,還打算把對方的股份買下來,讓北京匯源趕緊從德隆集團這艘“破船”上下來。
雙方談判陷入僵局之際,朱新禮再一次兵行險著,提出了“對賭”方案:一個星期之內,誰先拿出足夠的收購現(xiàn)金,另一方就自動退出。
德隆集團同意了。結果第二天朱新禮就湊齊了5.3億元現(xiàn)金,把北京匯源51%的股權從德隆集團手中買了回來。
這一仗讓朱新禮信心大增,他開始帶著匯源集團和資本方展開一系列合作:
2005年,匯源集團與食品巨頭統(tǒng)一集團聯(lián)手,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中國匯源果汁控股”(以下簡稱“匯源果汁”),這次合作讓匯源果汁灌裝業(yè)務的估值大幅提升400%,匯源集團還利用統(tǒng)一集團出資的2.5億元進一步完善了全國營銷網(wǎng)絡建設;
2006年,匯源集團以2.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匯源果汁35%的股權,引入法國達能、美國華平基金、荷蘭發(fā)展銀行和香港惠理基金等投資者,籌劃在香港上市,本次融資讓匯源果汁的估值上漲至6.28億美元;
2007年,匯源果汁成功在香港上市,募資規(guī)模超過24億港元(1港元約合0.9元人民幣),成為那一年港交所最大IPO。
但誰也沒有想到,上市短短一年后,朱新禮竟然決定將匯源果汁賣給可口可樂……
2008年9月,可口可樂宣布將以179.2億港元巨資收購匯源果汁全部已發(fā)行股份。當時,這是可口可樂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一筆收購計劃。
消息一出,一片嘩然。國內反對之聲不絕于耳,甚至有人將這場商業(yè)并購推進了民族產(chǎn)業(yè)之爭的輿論漩渦。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