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間,青青稞酒(002646.SZ)發(fā)布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實現營業(yè)收入約為5.42億元,與去年同期6.99億元相比,降幅在22%以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245萬元,相較于2018年上半年8806萬元,降幅在74%左右。

對此,青青稞酒方面表示,2019年,是推進公司“提升管理力、增強競爭力”三年計劃的“管理提升年”,公司緊扣“扎根青海、拓展西北、布點全國”的營銷戰(zhàn)略,以“持續(xù)深入建設企業(yè)文化,構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為統(tǒng)領,全面落實“產品質量與生產工藝、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品牌建設、企業(yè)文化、標準流程”六大提升,一方面狠抓內部管理、規(guī)范企業(yè)生產運營,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管理思路、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能力。
白酒專家蔡學飛直言,青青稞酒有品牌、有概念、有產能,但其戰(zhàn)略戰(zhàn)術、團隊、渠道等都不成熟。
資料顯示,青青稞酒主要從事以青稞為原料的酒類、葡萄酒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主營天佑德、互助、八大作坊、世義德、永慶和系列青稞酒。
與其他白酒企業(yè)一樣,青青稞酒也在聚焦核心產品,試圖打造具備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上半年,還開發(fā)推出了新版國之德產品,產品向上突破,謀求占據次高端產品賽道。
正如青青稞酒方面所言,開發(fā)推出“紅五星”產品,繼承“紅四星”產品勢能,打造新一代明星產品;開發(fā)推出文創(chuàng)旅游版小黑產品,讓小黑青稞酒更具文化屬性、旅游概念,精準投放青海旅游渠道;除此之外,公司相繼開發(fā)14款迭代、升級、創(chuàng)新產品,滿足不同渠道及價位段消費者需求。
不過,現實卻是殘酷的!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青青稞酒旗下中高檔青稞酒、普通青稞酒、熱巴青稞酒、自有品牌葡萄酒、其他品牌酒類產品和其他業(yè)務,分別實現收入約為3.81億、1.13億、55萬、0.1億、0.3億和738萬元,同比變動各在-28%、+1%、+723%、-18%、-25%和+18%左右。

從以上數據可以得知,作為業(yè)務頂梁柱的中高檔青稞酒萎縮嚴重,是青青稞酒2019年上半年業(yè)績表現不佳的罪魁。
“與伊力特(15.400, -0.01, -0.06%)一樣,青稞酒也是典型的區(qū)域白酒,局限性較大,很難實現全國化突破,”一位資深白酒人士告訴《五谷財經》,茅五瀘洋等白酒品牌具有大眾消費的特點,在全國各地都有消費群體,這也是其能夠全國化的一個基礎;然而,青稞酒屬于小眾產品,地域局限很大,而所在地消費能力又較弱,這對其高端化戰(zhàn)略構成較大挑戰(zhàn)。
2019 年上半年,青青稞酒的銷售區(qū)域聚焦西北市場,重心持續(xù)保持在核心市場青海、甘肅,品類聚焦青稞白酒。
今年上半年,青青稞酒完成十余款新產品開發(fā),其中“600ML新德天下、國之德G6”為青海省內高端市場主要推廣產品;“52度出口型、巖窖35、紅五星”為省內中高端市場主銷產品;“老字號L3”為青海省內低端市場主銷產品;“天佑德柔6、生態(tài)升級版”為青海省外區(qū)域專銷產品;“一祖十賢、德天下十年之約”為面對當下越發(fā)注重個性化、定制化的市場的產品。
然而,受白酒行業(yè)一、二線品牌沖擊,且隨著終端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加,消費者動銷投入增加,青青稞酒的營銷推廣費用有所增加。
盡管如此,青青稞酒的大本營依然表現不佳!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青青稞酒來自青海省內和青海省外的收入各自約為3.89億和1.42億元,同比降幅各在27%和7%左右。可見青海省內的市場萎縮更為嚴重!

青青稞酒方面表示,2019年上半年,聚焦內部資源,穩(wěn)固西北區(qū)域青海、甘肅市場;培育深耕華南區(qū)域廣州、深圳核心市場,外圍市場主要以浙江、福建、北京為重點區(qū)域招商布局打造樣板市場。
蔡學飛就對媒體表示,西北地區(qū)市場狹長,容量較小,競爭激烈,所以青青稞酒要想實現擴張,必須要走全國化擴張道路。
不過,從數據來看,青青稞酒在全國化的道路上依然未能取得相應成效,而且,全國化擴張在短期內已經拖累其盈利能力。
來源:五谷財經
搜索更多: 青青稞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