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占據娛樂圈半壁江山的華誼兄弟如今要砸鍋賣鐵來還債,立志要做中國版華納兄弟,在“去電影化”以后去掉的卻是主業(yè)的收入。“中國最懶CEO”是選擇繼續(xù)享受生活還是重振事業(yè)?缺乏爆款的華誼兄弟核心價值如何體現(xiàn)?
1月8日晚間,華誼兄弟一連發(fā)布多條公告,擬以持有的英雄互娛股權、東陽浩瀚股權等資產提供質押擔保,申請向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5家銀行授信共計25億元。
此次授信,華誼兄弟不僅質押了股權,還質押了不動產,包括海口市龍華區(qū)觀瀾湖大道1號的三棟別墅,三亞市吉陽區(qū)紅樹山谷度假酒店房產,華誼兄弟互娛(天津)投資自有房產一套。
但這還不算,公司甚至還抵押了7部影片收益的應收賬款,10家全資影院管理公司未來的票房收入。
以應收賬款作質押擔保還可以接受,但是以“未來票房收入”作為質押擔保,則存在一定的風險。有投資界人士表示“票房收益不像動產、不動產有實物存在,可能面臨物權不能實現(xiàn)的風險”。
華誼兄弟“砸鍋賣鐵”,連未來票房收入都抵押,主要是公司面臨嚴峻的債務問題。2019年1月29日和2019年4月11日,有合計規(guī)模達29億元的債券到期。
公開資料顯示,華誼兄弟曾于2016年1月發(fā)行了金額為22億元的中期票據,發(fā)行期限為3年,又于2018年4月9日發(fā)行“18華誼兄弟CP001”債券,發(fā)行金額為7億元,發(fā)行期限1年。
由于公司面臨較大的債券到期償付壓力,2018年12月24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已決定將該債項評級列入觀察名單。
影視娛樂行業(yè)一向輕資產運營,華誼兄弟淪落至“砸鍋賣鐵”的地步,主要是進軍文旅地產所致,即所謂的“實景娛樂”。
不務正業(yè)玩地產
上市之初,華誼兄弟是個電影公司。2012、2013年,華誼兄弟在國產片票房市場份額均超過20%,居于行業(yè)首位。
或許,華誼兄弟覺得“拍電影”業(yè)務已經開始逐漸觸及天花板。2014年,華誼兄弟開始“去電影化”,玩文旅地產。
早在2012年,華誼影城蘇州公司拍了蘇州競得園區(qū)陽澄湖半島的7幅地塊,其中4幅為商服用地,3幅為文體娛樂用地,總面積63萬平方米。
而3幅為文體娛樂用地就被華誼兄弟用于打造“蘇州華誼電影世界”,一個類似迪斯尼樂園的主題樂園。
此后,華誼兄弟又陸續(xù)簽訂多個文旅項目。王中軍對這些項目寄予厚望,并規(guī)劃出未來實景娛樂年收入180億元、年凈利潤18億元的宏偉藍圖。
然而,總投資35億元的“蘇州華誼電影世界”帶來的收入并不高。據了解,“蘇州華誼電影世界”工作日入園人數(shù)不到1000人,但周末會多些,約4000-5000人。照此計算,一周的收入為387萬,一年約2個億收入。這樣的收入使得成本的回收遙遙無期,況且這其中有龐大的運營成本和可見的物理損耗。
據不完全統(tǒng)計,華誼兄弟實景娛樂項目所涉總投資或已超500億元(多為輕資產合資項目),全國各地可查所涉土地儲備或近1.4萬畝,隨著項目的陸續(xù)進展進行華誼將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
實際上,迪士尼百年的歷史里,才在全球開出了六家迪士尼樂園度假區(qū),上海迪士尼樂園更是前后經歷了十余年的時間才即將開業(yè)——也并不是每家迪士尼樂園都是賺錢的,香港迪士尼已經連續(xù)7年虧損,這毫無疑問是一個高風險的業(yè)務。
一方面實景娛樂行業(yè)不掙錢,給上市公司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另一方面,隨著經營重心的改變,華誼兄弟影視娛樂業(yè)務反而每況日下。2014~2017年華誼兄弟國產片市場份額徘徊在6.3%~15.9%之間,較此前大幅下降。
要做中國版華納兄弟
華誼兄弟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兩于1994年創(chuàng)立,最開始公司做的是直投廣告,給餐館印過畫冊,也給銀行做過標準化工程。
僅僅一年半時間,華誼兄弟就完成了中國銀行15000多個營業(yè)點的CI標準化設計,把中國銀行的標志全部改成紅標、黑字、白底。第一桶金的收入就過億。
1998年,經朋友介紹,華誼兄弟開始進入影視圈,并投資拍了第一部電視劇《心理診所》。當時仍以廣告為主業(yè)的華誼兄弟巧妙的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拿電視劇跟電視臺換廣告時段,這種輕松的合作方式馬上為多家電視臺愉快接受,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嘗到甜頭的兄弟倆,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此后干脆將馮小剛簽到了自己旗下,展開深度合作,憑借每年投資的馮小剛賀歲片聲名鵲起。
2000年12月18日,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王中軍出任總裁。正式設立制片部、發(fā)行部、宣傳部、海外部等,完成制片領域的原始擴張。同年,華誼收購了王京花的經紀公司,2003年收購西影發(fā)行公司,2004年收購戰(zhàn)國音樂,2005年進入電視行業(yè),收購天音傳媒,收編了張紀中。
五年時間,華誼完成了從制作到發(fā)行,從電影到藝人經紀,音樂,電視等完整的產業(yè)鏈。
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成為中國影視行業(yè)首家上市公司,也被稱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之前,華誼兄弟進行了三輪融資,均采用了“股權融資+股權回購”的操作手法,不僅保全了影片版權的完整性和二人對公司的控股權,也強化了外部資金的流動性,以便其獲利后安全退出。
在華誼兄弟的引領下,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博納影業(yè)等其它民營影視企業(yè)也紛紛上市,同時還有一大批公司諸如萬達影視、海潤影視等著上市。
2013年,華誼兄弟繼續(xù)加碼產業(yè)布局,先后整合了張國立的電視劇公司、并購銀漢科技、投資影院等。當年,中國國產片票房100多億元,華誼兄弟就占了30億元,始終保持行業(yè)第一。
王中軍曾毫不諱言,華誼兄弟的夢想就是有一天成為中國的華納兄弟,打造全方位的娛樂王國。
華誼兄弟2009-2017年業(yè)績表現(xiàn):

來源:Chioce數(shù)據
從圖表數(shù)據看,自上市以來,華誼兄弟歸屬凈利潤保持逐年遞增,尤其是2013年,相比前一年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到了2015年,全年歸屬凈利潤接近10億元,不過當年的扣非凈利潤卻出現(xiàn)了明顯下滑,2016年業(yè)績急轉直下,扣非凈利潤首次出現(xiàn)虧損。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華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