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入154歲之際,全聚德的品牌老化“后遺癥”來襲。20億營收,這個在2007年上市時覺得不是問題的目標,如今卻成為了全聚德難以逾越的天塹。
近日,其更是收到IDG資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IDG持有全聚德1736.98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5.63%。此次已是IDG資本第二次減持,距離上次減持時間不過3個月。此次再減持,仍是清倉式,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資本市場對于全聚德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受此影響,全聚德股價一路跌停,截至長江商報記者發(fā)稿前,跌至每股11.82元,總市值36.46億,相比今年的峰值,市值蒸發(fā)20億。
實際上,全聚德如今的日子并不好過。從2013年開始,其營收、利潤無明顯增長,2018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凈利雙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僅為0.5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7%。面對業(yè)績下滑,全聚德也嘗試過轉(zhuǎn)型,但均草草收場。
對于業(yè)績疲軟,股東離場等問題,上周,長江商報記者向全聚德方面發(fā)去采訪大綱,但是對方并未回復。
業(yè)績增長原地踏步
“來北京的游客,即使自己不吃,也要帶兩只全聚德回去。”在外來游客眼中,全聚德烤鴨曾是到北京一游的標志。可在老北京人看來,“北京當?shù)厝藥缀醪怀匀鄣,大董烤鴨和一些烤鴨老店比較受歡迎。”
熟悉全聚德的人都知道,它的生意很簡單,掛爐烤鴨,通常一只賣200—300元,另加10%服務費。憑借中華名小吃的金字招牌,全聚德在2007年上市之后也有過業(yè)績年均增長20%的景氣時期。
只是在特色牌經(jīng)營下有優(yōu)勢也有天花板,全聚德從2013年開始,營收、利潤無明顯增長。2012年至2017年,全聚德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9.44億、19.02億、18.46億、18.53億、18.47億、18.6億;凈利潤分別為1.66億、1.22億、1.38億、1.43億、1.50億、1.51億。2018年前三季度,全聚德凈利潤12857.84萬元,同比下降3.8%。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全聚德經(jīng)過這么多年發(fā)展,整個品牌以及產(chǎn)品已經(jīng)面臨非常老化的階段,以前全聚德屬于中華名小吃,但是經(jīng)過多年品牌透支之后,現(xiàn)在主要就是接待旅行團的團餐餐廳,利潤自然是上不去。”
朱丹蓬補充說:“在此基礎上,就會遭遇各種問題。首先銷量肯定是不行,逐年下滑,利潤也隨之下滑。可以看到在家庭消費、商務消費逐漸減少之后,旅游團餐標是偏低的,對其利潤影響非常大。另一方面,產(chǎn)品、品牌、運營、模式老化也會讓其銷量逐年下降。”由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全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