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似乎仍在煎熬中度日。
始于2017年6月的萬達股債雙殺風波之后,負債逾4000億的王健林推動了萬達產業(yè)輕資產轉型,頻頻甩賣近千億資產去地產化。與此同時,集團架構重整,從集團到商管、電影等板塊,無一不進行變革。
然而, 截至目前,已經在A股IPO排隊逾三年的萬達商管仍然停留在已反饋階段。另一家A股公司萬達電影收購萬達影視的重組,已經歷時16個月三易重組方案,交易價格從372億元縮水至116億元,至今也未獲得證監(jiān)會審核通過。
不到兩年時間,曾經的首富早已失去寶座,面對前路未卜的處境,不知王健林何去何從?
萬達集團還在甩賣資產。
11月16日,萬達集團同意將位于美國加州比弗利山莊一地塊出售給英國倫敦一家房地產公司。此外,萬達集團位于芝加哥的萬達大廈項目似乎也已有買家在洽談之中。一旦交易完成,萬達集團的海地產項目將全部清盤。
其實,去年6月,萬達集團上演了股債雙殺風波。一個月后,萬達集團便開啟甩賣資產模式。在國內,萬達先后打包出讓13個文旅項目及77家酒店、出售萬達文化管理100%股權等,在海外,萬達相繼清空了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多處海外資產,并將大多數業(yè)務移回國內。
據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上述資產出售萬達集團“回血”近千億元。
此外,萬達集團在內部實施了架構調整,集團劃分為商管、文化、地產、金融四大產業(yè)板塊。
11月14日,北京一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萬達集團近一年來的產業(yè)調整,除了在降杠桿外,更多的是在輕資產轉型,去地產化,其目的可能是推動萬達核心資產萬達商管A股上市。
不過,自2015年9月向證監(jiān)會申報并實施預披露后,至今已過三年,萬達商管依舊在排隊候審中,目前處于已反饋階段。
上周,針對萬達集團甩賣資產及萬達商管IPO事宜,長江商報記者向萬達方面發(fā)去采訪函,截至發(fā)稿時止,尚未收到回復。
海外地產項目或將清盤
去年7月啟動的甩賣資產行動還在持續(xù)。長江商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發(fā)現,今年以來,萬達集團頻頻出售海外地產項目。具體為,今年1月16日,出售首個海外地產項目萬達·倫敦ONE60%股權給富力地產,另外40%股權仍由萬達香港持有。此次交易價格為3560萬英鎊,同時,富力同意代表倫敦項目公司向萬達酒店償還債務約1.59億英鎊,兩項合計為17.21億元。倫敦項目系萬達于2013年斥資10億英鎊買入,為萬達集團的首個海外項目,也是萬達集團高檔酒店全球化布局的開始。
今年2月15日,萬達又以約為50000萬歐元出售了馬德里競技俱樂部17%股權。3個月后,萬達再次大甩賣。其在澳洲黃金海岸項目及悉尼項目也被出售,價格為3.15億澳元。此次的接盤方為玉湖集團,玉湖集團還需向萬達集團償還債務8.15億澳元,包括現有貸款及額外貸款。
今年9月18日,萬達集團還向三五集團出售位于芝加哥的摩天大樓。加上去年出售的西班牙大廈,至此,萬達集團位于海外的地產項目僅剩下位于芝加哥的萬達大廈。
公開消息稱,就是這最后一個海外地產項目,已有買家正在洽談中。如果交易完成,意味著萬達集團的海外地產項目將全部清盤。不過,關于出售芝加哥項目事項,長江商報記者未得到權威消息印證。
除甩賣海外資產,萬達集團還同時處置國內資產。最為矚目的是去年7月19日。萬達與融創(chuàng)、富力上演了一場世紀交易:萬達將77家酒店賣給了富力地產,交易價格為199.06億元,以438.44億元將13個文旅酒店項目91%股權賣給了融創(chuàng),合計金額為637.50億元。
今年10月29日,萬達又將萬達文化管理100%股權出售給融創(chuàng),融創(chuàng)的代價是支付62.81億元。
顯然,上述資產出售并非萬達處置資產的全部。僅上述資產出售,其交易價就達811.25億元(芝加哥萬達大廈項目尚未出售、芝加哥摩天大樓售價不詳)。以此看來,大甩賣后,萬達集團回血接近千億元,資產結構急劇改善。
架構調整實現去地產化轉型
萬達集團大規(guī)模甩賣地產項目,或是其極力推進去地產化的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從1992年開始成立大連萬達地產集團的王健林借助中國房地產市場蓬勃興起之機,不斷將萬達集團做強做大。
從萬達集團發(fā)展軌跡看,2012年之后,王健林更多地將目光瞄準海外,并開始大規(guī)模收購。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近五年,萬達進行了23筆海外投資并購,涉及資金總額約2000億元。
至此,萬達建立了涉足地產、文化影視、商業(yè)、金融等多個業(yè)務板塊的資產規(guī)模近萬億元的資產帝國。
針對去年以來萬達集團“買買買”模式戲劇性地逆轉為“賣賣賣”模式,北京一家券商分析師向長江商報記者稱,除了受傳言中監(jiān)管層排查其銀行授信等因素外,萬達運營風向突變或是在去杠桿、去地產化。通過處置地產項目,實現輕資產轉型。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萬達集團內部實施了架構調整,此前,萬達集團旗下四大產業(yè)集團為商業(yè)、文化、金融、網科。其官網顯示,如今,四大產業(yè)集團調整為商管、文化、地產、金融,曾經的網科集團退出。而最大的變化是商管集團成立。根據今年初王健林在萬達集團年會上講話,商管集團定位于純粹的商業(yè)物業(yè)持有和運營管理商,萬達的地產業(yè)務由獨立的地產集團運營。今年3月,萬達商業(yè)更名為萬達商管。
萬達官網顯示,地產集團開發(fā)的產品包括萬達廣場、萬達酒店、萬達城、萬達茂等商業(yè)地產產品,以及萬達旗下的住宅項目。可見,通過架構調整、資產處置,萬達集團似乎已經實現降杠桿、去地產化目的。
上述券商分析稱,除了自身處于降杠桿需要外,萬達的去地產化似乎是為了萬達商管回歸A股。
萬達商管IPO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一直在努力推進的萬達商管IPO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2016年9月20日,在港股上市637天后,萬達商管正式退市。退市后,萬達商管選擇了直接IPO的上市之路。
證監(jiān)會官網顯示,2015年9月2日,萬達商管向證監(jiān)會進行了申報,并于2個月后的11月13日進行了預披露,正式加入IPO排隊大軍中,擬上市地為上交所。2017年3月3日,萬達商管的審核狀態(tài)從“已受理”進一步到“已反饋”。
今年11月,萬達的上市進展出現了“異動”。11月1日,證監(jiān)會披露的正常審核狀態(tài)企業(yè)基本信息情況表中,萬達商管“進步”至“預披露更新”,這意味著其上市獲得重大進展,距離上會審核只剩下最后一步。同時排隊的富力地產等仍為“已反饋”狀態(tài)。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