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如此之大,北汽的日子的確不好過。就拿北汽自主品牌銷量的“當家花旦”紳寶品牌來說, 2017全年銷量為98992輛,同比下降43%。而且,除了紳寶X35獲得銷量增長外,其他車型大多銷量同比下跌50%以上?梢詫Ρ鹊氖,傳祺和哈弗,一個爆款SUV一個月就能上3萬輛,就連稍差一點的上汽榮威,也能輕松上到2萬輛。而紳寶品牌目前在售的轎車車型紳寶D70、D80等,年銷量少得只有幾百臺。
讓北汽值得稍微安慰的,或許只有北汽新能源。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雖然與北汽紳寶基本持平,達到10.3萬輛,但實現(xiàn)了同比98%的增長。
然而,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大幅退坡,將對北汽新能源產(chǎn)生不少的影響。以北汽EC180/EC200為例,2017年可以獲得3.6萬元補貼,按2018年補貼標準計算,由于能耗數(shù)據(jù)不理想,補貼系數(shù)僅為0.5,最終補貼金額預計為0.75萬元。面對補貼金額的銳減,這對于走量的北汽新能源來說,并不是一個利好,未來北汽新能源可能會被比亞迪長期壓制。
人才和產(chǎn)品雙重壓力
當下,在北汽集團的肩上,壓著兩座沉重的大山,一是人才,二是產(chǎn)品。如果這兩個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北汽集團想要走出目前頹勢的可能性很小。
在人才方面,北汽集團頻繁的人事變動似乎成了“家常便飯”。成立至今不到8年,北汽已經(jīng)歷了韓永貴、李峰、陳宏良為代表的三個總裁高管團隊更迭,并由此帶來一系列人事動蕩。 特別是最近兩年,北汽股份原副總裁鄔學斌轉投百度,北汽股份原副總裁顧鐳和北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磊也離開北汽,還有李峰和蔡建軍又相繼出走。
對于高管相繼離職 ,北汽是否陷入危機,北汽方面以“暫不方便回應”,沒有正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此外,北汽自主的車型定位重疊問題也加重了企業(yè)內(nèi)耗。比如,昌河汽車自2013年被北汽并購之后,一直都在虧損,而旗下的昌河M50和北汽威旺M30同為微面車型,相互直接競爭;還有紳寶X25于2015年末上市后,銷量一路走高,但是4個月后,新車X35上市,導致X25的銷量直線下滑。
面向2018年,北京汽車明確表示自主事業(yè)將努力減虧,主要通過剝離虧損品牌和剝離富余產(chǎn)能實現(xiàn),其中威旺品牌將會剝離。此外,北京汽車已經(jīng)公告轉讓北京分公司部分資產(chǎn)給北京奔馳。預計兩項舉措,將幫助北汽自主事業(yè)減虧20億元左右。再考慮北京現(xiàn)代正在企穩(wěn)回升,預計今年北汽集團的業(yè)績會有好轉,不過,今年車市的整體前景不明,再加上北汽自主乘用車事業(yè)板塊還在持續(xù)消耗資金,所以,北汽集團的“錢”路同樣難料。
時代周報記者 劉陽 發(fā)自北京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北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