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程翔看來,天橋起重在國企轉民營的公司里,歷史沿革還算比較清楚。
對于天橋起重是否涉嫌國有資產流失,他給的解釋是,大家不了解具體的情況,本身相關材料就不全,之前有輿論在誤導。
“外界根本不了解真實情況,只是根據(jù)公布的資料,斷章取義,”沈程翔透露,“事后,我們曾經(jīng)打過電話給夏草。”
據(jù)沈程翔透露,證監(jiān)會當時內部交流意見“歷史沿革不清楚”,對天橋起重也存有疑問。
株洲國投放棄國有股份的增資擴股權,導致了數(shù)億元市值的國有資產流失。這是天橋起重招人質疑的重要方面。
對此,沈程翔表示,因為株洲國投沒錢。
“經(jīng)營很爛的國企就像燙手的山芋,株洲國投巴不得早點轉出去。天橋起重是由兩度破產的國企演變來的,株洲國投當時應該不大看好這個企業(yè)的未來,所以才放棄增資擴股權的。等到企業(yè)家真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企業(yè)起死回生,各種說法就有了。”
中鋁國際與天橋起重的關系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前有輿論稱中鋁國際,不排除通過關聯(lián)交易向天橋起重輸送銷售收益,以期扮靚IPO業(yè)績。
沈程翔說:“它本身就是天橋起重的客戶,簽單是很正常的。”
歷史沿革
天橋起重的歷史沿革一直是其備受爭議的焦點。
天橋起重成立于1999年,注冊資本400萬元,其前身為天橋有限。1995年國有企業(yè)株洲起重機廠改制為株起實業(yè),當時,國有股占比80%。
1999 年10月,株起實業(yè)運營困難,基本停產。
1999年11月,株洲國投(株起實業(yè)的實際控股人)以552.5萬元現(xiàn)金和株起實業(yè)抵債的22臺設備(被輿論認為是株起實業(yè)的核心設備)作價404.6萬元實物出資設立了天橋有限。當時,株洲國投將設備產權中的60%分別轉讓,其中25%轉讓給了管理層,35%轉讓給了職工,國家股比重則由80%降為40%。
2003年,株起實業(yè)“天橋牌”商標無償轉讓至天橋有限。
2007年,天橋有限以3240萬元的價格競拍株起實業(yè)西部破產資產,之前該資產已兩次流拍,評估值為5062.74萬元。2007年8月29日,天橋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制公司天橋起重。
之后的9月26日,株洲國投書面同意放棄國有股份的增資擴股權(天橋起重第一次招股意向書),被輿論質疑涉及到數(shù)億元市值的國有資產流失。
審計看IPO
(作者:某知名會計事務所審計重工業(yè)企業(yè)負責人)
從盈利能力看,雖然2010年半年期的凈利潤和去年全年相比不算低,但是經(jīng)營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卻很小。這說明企業(yè)的利潤里水分(比如很多是折舊少計或者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比較大,好看的利潤下并沒有產生足夠的營運資金。
制造業(yè)粉飾利潤慣用方法是折舊。折舊一般是按月進費用,如果企業(yè)改變了折舊方法,比如用了加速折舊,那么進費用的就多了,利潤就少了。如果折舊少計了,那么利潤也相應多了。
根據(jù)天橋起重的第二次招股說明書,今年1-6月份,天橋起重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4579.53萬元,2009年度為7407.85萬元。
2010年半年期的天橋起重每股經(jīng)營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只有0.02,只是去年的0.2的十分之一。這些都表明天橋起重現(xiàn)在盈利狀況并不樂觀。
從財務狀況來看,能感覺到天橋起重雖然利潤做得好看但盈利能力其實很差。因為他們的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銷售利潤率等指標,都是比較低的。
從2007年至今,天橋起重的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均逐年降低。
天橋起重是我國南方地區(qū)最大的橋、門式起重設備制造商,是國內兩大鋁冶煉專用起重設備制造商之一和鋼鐵行業(yè)起重設備重要制造商之一。
起重機一般都是用在基礎建設上,這位人士進一步表示,大的國有企業(yè)做起重機的不少,在產量、技術上,天橋起重并沒有明顯優(yōu)勢。
共2頁 上一頁 [1] [2]
廣西糧油董事長涉嫌侵吞國有資產十幾億被舉報
勁拓股份實際控制人:被指低價賤買國有資產
奧賽康被舉報涉上億國有資產流失
南紡股份管理層地震 或涉國有資產流失
暗藏國有資產流失 爾康制藥:長袖善舞的資本玩家
搜索更多: 國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