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記者 桑雪騏
訂煲仔飯得砂鍋,買烤魚得不銹鋼烤盤。第一次還覺得新鮮,次數(shù)多了,就成了雞肋。對此,專家建議,外賣包裝應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從而避免包裝上的浪費。同時,應加強針對消費者的環(huán)保教育,讓消費者用更環(huán)保的選擇倒逼企業(yè)提供更環(huán)保的服務。
訂外賣送“豪華”包裝
“我訂的煲仔飯送來時還有個砂鍋,飯吃完了,砂鍋該怎么辦呢?”日前,正在廣州讀大學的小王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反映,他在外賣平臺上訂了一份煲仔飯,送來后發(fā)現(xiàn)是用砂鍋盛著。北京消費者姜女士曾經(jīng)在外賣平臺上訂了一套火鍋食材,同時還收到了鍋和架子。
如今的外賣都如此“豪華”嗎?《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查看外賣平臺上煲仔飯用戶評論中曬出的圖發(fā)現(xiàn),有些店鋪的煲仔飯會用一次性鋁箔飯盒配送,有些則是用砂鍋配送。
記者在一家店鋪下單了一份標價為39.8元的臘味煲仔飯和一份標價為25元的皮蛋瘦肉粥。送到后記者發(fā)現(xiàn),煲仔飯包裝的最外層是保溫紙殼,中間是耐高溫鋁箔紙,內(nèi)層才是一個大碗大小的普通砂鍋。
此后,記者又在另一家外賣平臺上以79元的價格購買了一份青花椒海鱸魚烤魚,這一次同魚一起送來的是一個不銹鋼烤盤。魚、湯、配菜等均分別單獨裝在塑料密封袋中。
外賣包裝成“雞肋”
記者的煲仔飯訂單贈送的砂鍋是普通的一人份砂鍋,包裝費為3元。
雖然有用戶評論稱這樣的砂鍋價格低廉、質(zhì)量不高,其再利用的可靠性存疑,但記者還是洗干凈收了起來。但是下次如果還有,可能就會扔掉;烤魚訂單的不銹鋼烤盤比一般的烤盤薄不少,記者也洗干凈收了起來,但是想不出能用來干什么。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少消費者都有同感。“開始我還覺得挺有意思,可是洗干凈放在那里又覺得實在沒什么用。想要寄給家里,又不知道這個鍋值不值運費。”小王為難地說。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