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商家還通過盲盒銷售質量不合格產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消保委曾委托專業(yè)檢測機構對10件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產品進行檢測,結果發(fā)現其中8件存在安全隱患,存在造成兒童呼吸道堵塞進而導致窒息的安全風險。
近段時間,快遞盲盒逐漸流行起來,消費者只需以極低的價格就能購買一些無人認領或者退回商家后被丟棄的快遞包裹。據一名網店客服介紹,這些快遞盲盒都是從快遞公司處收購回來的,消費者只需花20多元就可以買到30到40個包裹,包裹一般按照大小、重量分類,但連銷售商家也不知道包裹中到底是什么商品。
此外,還有一些商家假借盲盒,銷售法律法規(guī)明令禁止的商品。一些商家推出所謂的寵物盲盒,通過普通快遞寄送狗、貓等活體動物,一些動物在寄送途中奄奄一息甚至死亡。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活體動物屬于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的物品,即便是走專門的活體動物托運渠道,也需要提供免疫注射證明、動物檢疫證書等。但有些寵物盲盒銷售商家證照全無,運輸更是走普通快遞流程,造成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隱患。
對盲盒銷售應制定有針對性的監(jiān)管舉措,消費者也要理性消費
山西陽泉市讀者馮寬表示,盲盒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yè)模式缺乏有針對性的監(jiān)管舉措,應當通過嚴格的監(jiān)管和行業(yè)自律,將盲盒消費引入健康發(fā)展的軌道。
許多讀者談到,要清理盲盒銷售中存在的各種亂象,法治手段不可或缺。遼寧盤錦市讀者謝祥龍說:“經營活動的創(chuàng)新,不能突破法律底線。比如用普通快遞寄遞‘寵物盲盒’,看著新鮮,但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應當堅決予以整頓。”
也有讀者認為,在堅守法律底線的同時,也要及時完善和細化監(jiān)管規(guī)則,避免出現“監(jiān)管盲區(qū)”。“新的商業(yè)模式層出不窮,需要相關部門根據新型商業(yè)模式的特點,不斷完善監(jiān)管規(guī)則,避免出現無規(guī)可循的盲區(qū)。”安徽宣城市讀者鄒笑說。
“不確定性”是盲盒的主要賣點,卻也是消費者面對的主要風險。一部分不良商家正是以“保持神秘、享受驚喜”為借口,隱匿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關鍵信息,銷售不合格產品,逃避責任。專家認為,盲盒消費要實現健康發(fā)展,必須實現經營活動的公開透明,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沒有透明度,就沒有盲盒消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俊海教授認為,應通過有效監(jiān)管,督促商家提高經營透明度、誠信度,解決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對此,一些地方已經采取了措施。四川省成都市市場監(jiān)管局日前發(fā)布《關于電商“盲盒”合規(guī)經營及理性消費告知書》,明確“網絡交易平臺、平臺內經營者不得作出虛假、夸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確保盲盒內在物品的商品價值、出現概率、分布方式等關鍵信息真實透明。倡導‘盲盒’產品生產、經營者向消費者明示產品抽中獲得隱藏款或限量版產品的中獎概率”。還有一些地方已經開展專項行動,依法從嚴查處各中小學、幼兒園周邊的“三無”盲盒產品。
針對部分盲盒經營者過度營銷的情況,河南焦作市讀者蔡一鳴建議商家加強自律,多從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歸根結底,盲盒是一種商品,最終要靠質量取勝。一味利用消費者的獵奇心理過度營銷、饑餓營銷,消費者早晚會心生厭倦。對一個品牌來說,這并非長久之計”。
余元坤回憶一年多來購買盲盒的經歷,希望廣大消費者保持理性,量力而行,“買盲盒、開盲盒,本來是一種娛樂。但如果沉迷于此,浪費時間和金錢,它就成了一種負擔。希望消費者能夠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和興趣愛好,理性消費”。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沈童睿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盲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