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 >> 新消費頻道 >> 正文
中國第一代“人造肉”預計9月上市 口味與真肉接近

  隨著比爾·蓋茨等大腕力挺的“人造肉”研發(fā)和制造企業(yè)受到市場追捧,以及漢堡王等快餐品牌在美國推出人造肉漢堡,“人造肉”成為新風口。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fā)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chǎn)品預計9月面市。長江日報記者9日走進李健實驗室,揭秘中國第一代“人造肉”,F(xiàn)場一家擬與李健團隊合作的企業(yè)負責人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制老上海鮮肉月餅,已邀請很多老上海市民進行對比測試,大多數(shù)品嘗者分辨不出二者區(qū)別,而其主要原材料來自于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成為另一賣點。

  “地下實驗”條件艱苦

  研發(fā)人造肉難點還是味道

  李健是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他的團隊兩年來專注于植物肉成分解析,力爭剔除植物蛋白中的異味成分。9日,長江日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他的兩間實驗室位于學院教學樓的地下室里,條件相當艱苦。

  李健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團隊開展植物肉成分解析和風味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jīng)兩年多了,主要解決植物蛋白異味的問題,以及怎樣利用天然植物源的分子來改善植物肉的味道。通過把植物蛋白原料里面的風味物質提取出來,進行分析,看里面的異味成分是什么,目前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進展。

  李健給記者演示了一下其中一臺用于分析風味的儀器:樣品進入儀器后可以進行分離,一部分用于制造氣樣色譜,另一部分通過嗅聞等方法,辨別它的成分。通過剝離一些異味成分,得到更接近真肉的“人造植物肉”。

  李健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造肉”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怎樣研發(fā)出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人造肉食品,首先要實現(xiàn)的是餃子、肉丸等碎肉產(chǎn)品,繼而研制出完全模擬牛排、排骨、紅燒肉等人造肉產(chǎn)品。

  被問及最大的難點和門檻,李健略加思索后回答:“味道是很復雜的科學問題,我們聞到的每種食物味道,是由幾百甚至上千種揮發(fā)性的物質引起的。怎樣去解析這些味道的物質基礎,另外去掉一些不好的物質,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點。

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人造肉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話】儒學之流變❤❤❤
易經(jīng) | 艮卦究竟在講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謬
大風水,小風水,風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師太重要了❤❤❤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易學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著成功的人,學習成功之道。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jīng),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備13037369號-2 紅商網(wǎng)REDSH.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