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wǎng)站2018年12月15日刊登了《說真的,普拉達,你在想什么?為什么時尚行業(yè)總是笨手笨腳地觸碰種族主義意象》,作者為羅賓·吉夫漢,文章摘編如下:
時尚,時尚,時尚。現(xiàn)在該怎么辦?注定要在美國種族主義歷史上出丑。
紐約鬧市區(qū)一家普拉達精品店的櫥窗里展示了一批昂貴的小飾品,其中一件的設計風格使人想起19世紀一個名為Golliwog的“黑臉”形象(19世紀美國白人滑稽戲演員為模仿黑人形象,把自己化妝成黑臉——本網(wǎng)注),他的眼睛又大又圓,嘴唇肥大紅潤。這件飾品還酷似大約同一時期出現(xiàn)的兒童讀物《小黑森巴》中的角色森巴。無論哪種情況,這件飾品的隱含意義都明確無誤地帶有種族主義色彩。

普拉達櫥窗中展示著帶有種族歧視的飾品(美國《華盛頓郵報》網(wǎng)站)
在民眾表達不滿之后,普拉達集團表示道歉,取消了展示活動,宣布下架這款售價550美元(約合人民幣3700元——本網(wǎng)注)的小飾物。普拉達發(fā)表聲明說:“這些形象純屬虛構(gòu),與真實世界不存在任何關聯(lián),與黑臉更不存在關聯(lián)。普拉達集團從未打算冒犯任何人,我們也拒絕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意象。”這家總部位于米蘭的公司正在評估使傷口愈合的最佳方式并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fā)生。
在涉及種族、民族和多元化等話題時,時尚界似乎有無窮無盡的本事來困擾和激怒大眾。即便此刻各大公司越來越全球化、國際化,但時尚界吸取教訓的能力仍然有限。
過去幾周,時尚圈的毒性尤其大。2017年11月,杜嘉班納計劃在中國主辦一場盛大活動,但活動最終被取消,因為這兩位設計師在網(wǎng)上發(fā)起的宣傳活動夾雜著有關中餐和亞洲女性的陳詞濫調(diào)和刻板印象——例如,他們主要講述了一名模特如何費力地用筷子吃意大利面。面對批評聲音,一段臟話連篇的抱怨之辭出現(xiàn)在杜嘉班納的個人Instagram賬號上,這段文字對整個中國大肆抨擊。(杜嘉班納說他的賬戶被黑客攻擊了。)雖然兩位設計師已經(jīng)道歉,但由于他們在種族歧視問題方面屢教不改,他們的道歉無人理睬。
資深時尚專欄作家蘇茜·門克斯上周在她為康德·納斯特國際出版公司就這起爭議事件撰寫的專欄中說:“時尚在全世界的擴展或許過于容易、過于漫不經(jīng)心。”
侮辱整個宗教、民族和種族的公司名單相當長。香奈兒曾經(jīng)把《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印在一件連衣裙上,還盜用了北美原住民的頭飾。荷蘭大牌維果羅夫把白人模特的身體和臉都涂成黑色,讓人以為這是由白人扮演黑人的滑稽說唱團演出的高級時裝版。甚至美國設計師馬克·雅各布斯也曾引起震動,因為他在紐約一場時裝秀上讓白人模特佩戴了假的黑人長發(fā)綹。
紐約SoHo店的櫥窗里主要展示了一種小飾品——那個看起來像紅嘴猴子的物件。它讓欽耶·埃齊停下了腳步。身為維護憲法權利中心律師的埃齊剛從華盛頓回來,她在那里參觀了非洲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國家博物館并且深受感動。
埃齊路過普拉達商店櫥窗時看到的東西讓她想起了剛剛在博物館看到的種族主義宣傳資料。
埃齊把她在普拉達店里拍到的照片和森巴的歷史圖片放在一起,發(fā)到了自己的推特和臉書頁面上。她說:“我不想默默地悲傷。我不想獨自吞下種族主義這顆苦果。”
時尚公司精通營銷語言,設計師是視覺藝術專家,但公司和設計師往往都無法透過事物表面——也就是廣告語和調(diào)色板——看到人類復雜的人性。設計師能夠被個體的故事深深觸動,卻對整個族群的故事視而不見。而且,無論設計師如何周游世界,他們?nèi)匀唤?jīng)常深深植根于自己的文化。他們?nèi)匀粡淖约旱囊暯强创磺。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他們消化吸收大量的靈感,然后創(chuàng)造一些私人的、專有的東西。
這可以解釋問題的發(fā)生,但不能作為借口。埃齊說:“黑人遍布世界各地。普拉達是一個跨國品牌。這件事告訴我,他們的董事會里沒有黑人。”全球化要求允許更多聲音——更多元化的聲音——進入創(chuàng)造過程,進入決策機制。(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
搜索更多: 普拉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