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快手上,當輸入“蘋果手機領取”等關鍵詞后,大量用戶以用戶簡介的方式誘導他人添加微信或QQ賬號交流。(手機截屏)
平臺增強監(jiān)管責任
用戶提高防騙意識
11月底,記者從字節(jié)跳動方面了解到,該公司的國內內容審核團隊規(guī)模已超過1萬人;11月初,快手方面也表示,目前快手的內容審核團隊約有4000人。抖音總裁張楠此前稱,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一條短視頻內容在線上需要經過四次人工審核和多次人工智能審核程序。
法律界人士認為,不法分子利用短視頻平臺實施網絡詐騙等侵害行為,平臺負有審核信息和保護用戶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短視頻平臺嘗試通過社交電商和內容電商等方式將“流量變現(xiàn)”,更應加強對網絡詐騙的監(jiān)管。
福建瀛坤律師事務所張翼騰律師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的有關規(guī)定,相關平臺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應承擔連帶責任。他建議,相關平臺應在醒目位置設立投訴舉報標志,方便用戶及時舉報投訴。發(fā)現(xiàn)可疑信息時,先凍結嫌疑賬號并隱去其所有分享信息,待查明后再做處理。
DCCI互聯(lián)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建議,有關部門可借鑒此前打擊以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為載體的網絡詐騙治理經驗,督促短視頻平臺履行相應的監(jiān)管義務。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傅蔚岡認為,短視頻平臺應完善針對網絡詐騙信息處理的機制,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監(jiān)管部門。傅蔚岡指出,短視頻平臺的用戶中不少是在校學生,缺乏防詐騙意識,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牟利對象,建議相關部門加大監(jiān)管力度。
字節(jié)跳動方面稱,抖音平臺目前已開通官方舉報與反饋渠道,用戶如發(fā)現(xiàn)詐騙團伙作案,可通過發(fā)送反饋郵件、撥打舉報電話等方式進行舉報投訴。
公安部門提醒短視頻平臺用戶,在觀看帶有營銷推廣內容的短視頻時要提高警惕,不隨意添加陌生人私信或簡介中的微信和QQ號,不貿然填寫自己的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在遭遇對方錢財要求時應加強甄別,發(fā)現(xiàn)疑似網絡詐騙內容,要及時向短視頻平臺或公安機關舉報。
評論
平臺做大了,就該有大的樣子
花樣繁多的互動形式、快速增長的高黏性用戶群、寬松的真實性內容審核機制……在不法分子的眼中,短視頻平臺所具有的這些“產品優(yōu)勢”恰恰為他們實施犯罪行為大開方便之門。盡管平臺對每條短視頻的內容進行真實性核查具有一定難度,但不代表可以無視欺詐內容的泛濫。
平臺做大了,就應該有做大了的樣子。大平臺,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意味著要對更多用戶負責。一邊頻繁向公眾展示平臺的用戶數(shù)據增長量,一邊卻有意無意地忽視大平臺對用戶應盡的責任,這絕非良性增長。
互聯(lián)網時代,流量變現(xiàn)是擺在各大互聯(lián)網平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而怎樣將這道題答好,不僅考驗經營者的商業(yè)頭腦,更測量著互聯(lián)網公司的道德底線。
雖然,各地公安機關屢次通報借由短視頻平臺實施的網絡詐騙案件,但現(xiàn)實卻是,短視頻平臺不僅沒有拿出為用戶做好“把關人”的誠意,個別平臺上甚至出現(xiàn)了網絡詐騙的新花樣,究竟這些平臺是管不了,還是不愿管?
在大數(shù)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逐步成熟的當下,平臺方不能只顧著向用戶精準推送營銷推廣信息,也應考慮將先進技術用在為用戶甄別不法分子的操作上。比如給真實度存疑的推廣行為標注上風險提示;給未成年用戶設置瀏覽相關視頻的技術屏障;積極配合警方在用戶瀏覽短視頻過程中植入反詐騙提示等。
眼下,傳統(tǒng)電信詐騙已經得到有效遏制,而借助短視頻平臺出現(xiàn)的新型網絡詐騙卻有抬頭之勢。任何平臺都有義務加強甄別并清除網絡詐騙這顆社會毒瘤,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平臺上的用戶,更是保護平臺自身的健康成長。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顏之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一天賣5.2億!TA玩溜了抖音 借勢新零售逆襲 電商嘗試進一步,抖音正式開放了購物車 抖音全面開放購物車功能 13歲女生因羨慕抖音生活竟離家出走 精神鴉片何時休! 抖音網紅泡面食堂見光死 招商人員稱趁著火快速賺錢 搜索更多: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