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83.09%;公告稱,公司從未授權涉事人員以比亞迪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追蹤
近日,比亞迪因“廣告門”事件站到了輿論的中心。
7月16日早間,繼7月12日發(fā)布有關聲明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再度發(fā)聲回應“廣告門”事件。公告中稱,有部分媒體發(fā)布不實報道,扭曲了比亞迪《關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yè)務的聲明》。
比亞迪方面表示,李娟及網傳的“陳振宇”非比亞迪在職或離職員工,也不是比亞迪董事、監(jiān)事或高級管理人員,比亞迪從未授權上述人員以比亞迪名義從事經營活動、代表比亞迪簽署合同。
比亞迪在公告中稱,比亞迪及子公司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印章并未出借給李娟或遺失,李娟以比亞迪及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對外簽署的合同所用印章系偽造。
截至7月16日收盤,比亞迪股價為43.95元每股,跌幅為4.35%,總市值為1199億元。
涉事人員曾推進比亞迪與阿森納合作
7月12日中午,比亞迪在官方微博發(fā)布《關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yè)務的聲明》稱,李娟使用假冒及偽造的公司域名郵箱和公章,以比亞迪派出機構的名義和上海比亞迪市場部總經理的身份,與多家單位及機構展開廣告宣傳類合作。此外,比亞迪發(fā)現(xiàn)李娟曾以“上海雨鴻”的名義接觸公司,承諾以自有資源為公司免費宣傳,并推進比亞迪與阿森納合作。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7月13日,阿森納足球俱樂部官方微博發(fā)布聲明稱,今年5月8日,俱樂部與比亞迪曾共同宣告雙方正式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受“廣告門”事件影響,俱樂部“正在調查事件現(xiàn)況”。
7月12日晚,涉事廣告公司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競智”)官方微信文章稱:“服務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是于2016年開始的,包括全國試駕會,戶外硬廣投放。”
7月16日凌晨,另一家涉事廣告公司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雨鴻”)官方微博發(fā)布一則《關于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的聲明》表示,“由李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發(fā)包給雨鴻公司的廣告業(yè)務均屬比亞迪旗下真實業(yè)務,事中有比亞迪廣告部門及大區(qū)相關人員對接,事后有大量業(yè)務確認。”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比亞迪當日的澄清公告,對于上海雨鴻聲明中所提事項,如公司人員曾對接及確認等情況并沒有明確澄清。
2017年廣告展覽費11.75億
比亞迪創(chuàng)立于1995年,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yè),同時布局新能源產業(yè),并于2016年3月進入軌道交通產業(yè)。
年報顯示,比亞迪2015年至2017年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約為800.09億元、1034.7億元、1059.1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28.23億元、50.52億元、40.6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約為12.07億元、46.13億元、29.87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約為5.81億元、7.11億元、12.76億元。
對于比亞迪2017年“增收不增利”的業(yè)績表現(xiàn)以及扣非凈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記者未能在財報中找到相關解釋。
昨日,新京報記者根據比亞迪2017年財報中提供的聯(lián)系方式致電其董秘,電話未能接通。
上海競智在微信文章中質問比亞迪,3年“這么大的活動量,這么聲勢浩大的品牌宣傳,貴司真的一點也不知道嗎?”
而這三年,比亞迪在廣告方面的投入費用是逐年增加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比亞迪2015年至2017年的廣告展覽費分別約為6.1億元、10.46億元、11.75億元。不過,新京報記者并未在財報中查到具體的廣告服務商。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