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鮮電商話題重新火了起來。不久前,有消息稱騰訊重金入股永輝超市旗下的生鮮超市超級物種,目前交易已接近完成。相比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的線下經(jīng)營比重更高,被稱之為“餐飲+生鮮+超市”的線下業(yè)態(tài)集合。
盡管,高頻交易的生鮮代表著未來,被公認為最后一片藍海,資本市場對其也是又愛又恨。在很長一段時間,生鮮電商普遍的引流方式便是“燒錢”,電商之間的博弈從未停止。
靠著燒錢把對手擠走、靠補貼建立用戶需求,無論是滿減還是特價,確實吸引消費者建立網(wǎng)購生鮮的消費習(xí)慣,以快捷、足不出戶、高性價比等賣點,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的剛需。尤其那些沒有太多時間逛超市、逛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年輕上班族,借著生鮮電商的強勢推薦,阿拉斯加帝王蟹、澳洲原切牛肉、挪威三文魚、智利櫻桃、墨西哥牛油果等進口生鮮進入日常餐桌。
生鮮電商總是呼吁轉(zhuǎn)型做新零售,把目光瞄準到28歲-38歲的上班族白領(lǐng),以及九零后、零零后這批新興購買力。但是,對于這些企業(yè)來說,它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何嘗不是用戶家門口的農(nóng)貿(mào)市場和水果店,線上物流的速度再快,也不及家門口買個水果的速度快。再者,真正熟悉生鮮、每天都有購買需求的,從來不是小年輕,而是中老年人。
要說中老年人對高級生鮮沒有需求?并不見得。盒馬鮮生杭州門店從開業(yè)第一天起,就被好奇前來嘗鮮的大伯大媽們擠成了人海,打折的澳洲龍蝦、美國帝王蟹的搶手程度可見一斑;剛剛過去的雙12,第一批趕赴超市搶占購物先機的,也是中老年人。
如果說,靠需求補貼才能起來的需求,基本上是偽需求,那么中老年人對于生鮮的需求,也是真愛。中國人向來注重民以食為天,“中國大媽”出手買年貨、買海鮮,從來不手軟,戰(zhàn)斗力絲毫不輸年輕的“剁手黨”。
縱使28歲-38歲的白領(lǐng)是生鮮電商的消費主力,但生鮮電商之所以難做,正是因為每天要去菜場買菜的大伯大媽們不習(xí)慣于網(wǎng)上購買生鮮。騰訊入股永輝超市,京東在8月宣布要在全國開設(shè)50萬家京東便利店以及大量京東無人超市,正迎合了中老人的消費習(xí)慣,“中國大媽”的購買力還能進一步釋放。姜是老的辣,挑生鮮、買生鮮,還是中老年出手快。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張雅麗
璞谷塘:跨境生鮮的安全與品質(zhì)誰來保障 社區(qū)生鮮搶地戰(zhàn)打響 永輝六倍增速拓展門店 萬億生鮮電商:如何破局放大招? 生鮮電商動作不斷 今年競爭關(guān)鍵詞是速度 超級物種PK盒馬鮮生 生鮮O2O進入決勝之年 搜索更多: 生鮮 |